50㎡住5口,34㎡开“民宿”,敢问极致小户型还有什么不能?!

2021年10月28日 家居生活 阅读 39326
关注

当房价难以抑制的不断上涨,年轻人的发展机会更多聚集在一二线城市,小户型的居住空间便成为了他们在城市“扎根”的首选。然而,生活中多数小户型公寓的设计往往太过整齐划一,缺乏设计感与独特性甚至浪费很多零碎空间,难以满足年轻人们对理想居住环境的个性化需求。于是,对小户型空间的改造便掀起了一股设计热潮。

本次家居君以下面三种小户型住宅为例,完美呈现了超小空间的多种可能性,哪怕只有34m²也能住出豪宅感。

01 / 50m²的五口之家

空间的“折叠态”与“活动态” 

关于家

业主是一对喜欢看书旅行的年轻夫妻,为了孩子上学方便而专门买了这套房子。因为这不是第一居所,所以在功能上能满足屋主作为日常学习办公和居住就可以。

孩子平常上学也会住在这边,爷爷奶奶与父母会轮流过来照顾,偶尔出现三世同堂的情况。因此,屋主希望在这个50m²的空间里营造出一个能够令人情不自禁想想坐坐下来读书的环境,同时满足三代人同时居住在这里并保证隐私+两人时办公+孩子独立学习,最好还能有练习钢琴的空间,以及需要有一个大量的储物空间,存放书籍和一些收藏品。

因此,改造后的整体空间由块面重新组合构成,在合适的尺寸之下,设计师没有去定义其用途,而是留给业主一家入住后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去决定每个空间的实际用途。

关于设计

由于原始户型太过规整,为了区分空间而设置的墙体将光线阻隔,玄关更是狭窄昏暗。考虑到采光问题,设计师将墙体全部拆除,形成大的空间,使光线能顺利的照到室内,改造后的整个空间开放通透,光线明亮舒适,再也没有昏暗感了。

在功能上,将最舒适、明亮的南面留给书房、带夹层的儿童卧室及可变为次卧(父母临时卧室)的客厅休闲区。

墙面整体拆除 打造光线充足的整面书柜

在空间整合上,进门右手边做了一整面的开放柜,满足屋主大量书籍与收藏品的收纳需求,同时赋予物品不同的深刻意义,让意义充盈整个屋子。

书柜最下层改为封闭柜的形式,方便扫地机器人清洁打扫,同时从视觉上提升空间的高度与长度。

/ 打破常规空间格局

嵌入隐藏式多功能“木盒”

视线顺着木质书架感受到强烈而规整的秩序感,转而到了木盒子区域。木盒子区域与主公区隔开,又与书架穿插,整体视觉感受上将南北向的大开间打开,打破了原本的空间规划。

木盒子内分为上下两层,上面小二层为儿童床,下面为软垫休息区,加上主卧大床,确保三代同堂可以同时居住过夜。

下层窗边设有儿童书桌,光线明亮视觉开阔。楼梯的踏步形成一个封闭的阻隔,让孩子能更专注的看书学习。另一方面考虑到小孩成长的速度很快,在这里专门定制了可升降式的书桌,根据身高调整桌面高度,打造更健康的学习条件。

此外,这里可以与小二层空间形成互动关系,父母偶尔检查作业或给孩子读故事时,就可以坐在学习区座椅上或楼梯踏步上,将亲子关系更拉进一步。

儿童学习区的对面就是家长工作区,大人孩子可以做到同时工作学习而不相互干扰。依然将此功能区选在了光线最亮的窗边,加长的桌面可供两人同时办公,平时看书用电脑都有足够的空间。与孩子背对背工作学习,让小孩在爸爸妈妈认真工作热爱阅读的氛围熏陶下,也被耳濡目染。

木盒子外设有隐藏式封闭帘,其决定了木盒子区域是开放空间还是私密空间。拉上拉帘时内部自成空间,便成了卧室。

隐藏式高柜拉门内侧做了黑板涂面,现在的无尘粉笔也不用担心灰尘与打扫的问题,孩子有地方涂鸦玩耍,就能保证其他地方不会乱涂乱画。

封闭帘收起时,软垫区域便成了休息区,一家人可以在一个大空间里看书聊天,享受这一刻的温馨时光。

楼梯踏步兼具抽屉收纳的功能,内侧还做了柜体收纳,将每一处空间利用到极致。

隐藏式封闭帘旁专门给钢琴划分出了一块空间,你背后洞洞板墙面可以根据需求摆放一些装饰品或学习用品。

主卧榻榻米提供了大量的收纳空间,将床垫直接放在榻榻米上,能更好的利用有限空间。窗边还做了书格,平时看过的书不用随时收去客厅的书架,放在卧室也能保持空间的干净整洁。

窗边做了收纳书桌,榻榻米降低了书桌之间的落差,使人可以轻松的坐上去看书休息,享受阳光与窗景。

矮凳不用时可以收到桌子底下去,打扫方便还不占用空间。

进门一侧做了正面衣柜,衣柜的收纳空间在正常居家环境中并不算大,但作为第二居所来说还是绰绰有余。

02 / 34m²空间的多种可能

斜线切出来的静谧木作居室

关于家

此住宅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实际得房面积仅为34m²。改造前的毛坯房布局并不理想:卫生间靠近入户门,没有自然通风与采光;厨房和洗衣阳台平行布置于南侧,极大地遮挡了客厅与卧室的采光;卧室、客厅与餐厅所剩宽度仅为5米左右,走廊也极其狭窄,整个空间呈现紧致,闭塞的状态。因此,如何根据业主需求,打造一套温馨且舒适实用的现代居住空间,是本次炽造工作室面临的全新挑战。

业主为一名单身女性,从事教师职业,平时喜好看书阅读且社交需求较少。同时由于房间面积较小,方案也需要具备较多储物空间。在了解业主信息背景和功能需求后,设计师决定以木制家居风为主,打造一个简约、温馨且集整理容纳多功能一体的袖珍“民宿”。

房间虽小,但仍需打造一个切换室内外场景的独特玄关空间。

关于设计 

入户处采用生态板构建集吊顶、墙板、换鞋凳、鞋柜于一体的玄关空间,并将换鞋凳与卧室床体斜切“一刀”,一方面斜线元素加强了视线导引,将入户的关注点聚焦在客厅区域,同时也极大地打破了空间均质的氛围;另一方面则避免了衣柜与床体距离过近,巧妙地拓大了走道宽度。

玄关区设计了通过全身镜门,可将强弱电箱等设备隐藏之镜门背后;同时换鞋凳与鞋柜均可容纳较多物品,将玄关空间的储存收纳发挥到极致。

穿过玄关来到开放式区域,较小使用面积使得住宅的卧室与客厅、餐厅融为一体。屋主在房间的大部分时间为独处状态,对社交需求较少,如果按照传统家居空间设计手法,将床体、沙发与餐桌等功能塞进5m*3.6m的空间,那么每一个功能区都显得无比紧张局促,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摆脱传统客厅模式

床尾+餐桌式组合规划零碎空间

因此设计师取消了传统客厅模式下沙发组件的介入,将床体南北横置,并延伸床尾宽度,使其与餐桌形成配套模块,如果有访客到来,那么床尾+餐桌的组合,最多可容纳5人一同休憩、交流与就餐。这样极大地解放了空间的同时,仍具备较高的接纳能力。

由于房间的净高较低,最高处仅为2.6m,这样导致全屋吊顶的意义不大。因此设计师在贴近墙体的顶部集合收纳柜设计了“悬柜吊顶”,一方面在不影响空间净高的前提下增添了更多储物空间,另一面也能为房间提供局部重点照明与氛围光照明。

设计师将榻榻米、书柜、吊柜三合一打造了一处“入寝区”。由于屋主有睡前床上阅读的习惯,因此我们将书柜与床体结合,并在墙上设计了可调角度射灯提供阅读照明以及起夜照明。

榻榻米床体周围扩展一圈,不仅在日常可以当做更衣、休憩的“座椅”,随手放置零碎物品,另外也能增大下部床体收纳大尺寸物件的能力。

衣柜、玄关“一脉相连”

强化空间布局、释放空间延伸感

衣柜区域玄关区“一脉相连”,并与床体“遥相呼应”,同时也将电视、冰箱等整合为一个完整统一的界面,极大强化了空间布局高效与简洁的特点。

书房区原为阳台晾洗区,如果将1.5m*2.4m的狭小空间全部贡献给晾洗区对小户型来说未免有些过于“奢侈”,因此在水电改造阶段选择了将洗衣机与排水整合到厨房里,晾洗区则作为客厅空间的延伸,变为一个小尺度私人书房区。

来自客厅卧室的木吊柜贯穿至书房区并垂直下落与书桌融为一体,一方面回应了空间元素与手法的统一性和复合性,另一方面为客厅空调的管线提供了通向室外的路径“蔽体”。

来自楼上的排水管无法移除,设计师与屋主沟通后双方并未打算用饰面将其遮掩,而是使其完全暴露并穿插于书桌桌面,呈现空间关系的真实感。

书房区尺寸较小,因此在这里也设计了榻榻米,一方面能够提供座椅功能,另一面也能提供额外的睡觉区域,增加更多储物空间。

墙上设置的开放书架也为书房提供了搁置书本、物品以及装饰艺术品的地方。

卫生间现状没有采光和通风,因此只能借助机械排风。为了体现空间的洁净感,以白色为主题,使用白防水橡木板、铝扣板以及地砖来实现视觉上的干净与整洁。黑色卫浴五金件与瓷砖的黑色美缝相呼应,打造一个素净带典雅的卫生空间。

03 / 50m²中的“小中见大”

在有限空间中满足所有基本居住功能

关于家 

这是一栋始建于1953年的三层老公寓最早只是给科研单位的家属楼,曾经象征着“现代化”理想的住宅群,典型的砖混结构体系建筑。每一户50m²的室内空间有着均质化的格局,千篇一律,受当时的观念和条件限制,居室无客厅餐厅和洗浴功能,这是中国战后城市民用建筑的普通格局。

本建筑尺度较小,当时的外部规划又留下很大绿地空间,和如今现代的北京高层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反倒是留下了一些“有温度”的生活景象,例如一些为自家门前花园盆栽浇水的老人们的身影。但,因年久失修,对于如今居住在附近的年轻人来说缺少一些吸引力和新生活。

为打破旧格局,营造现代化宜居功能,设计师必须在狭小空间通过巧妙构思,设计出兼具卧室、客厅、餐厅和干湿两用卫生间,这样既有老房年代感又不乏现代宜居享受。

由过道看入口

无论如何,1950年代的公寓还是老去了,但城市的年轻人仍然年轻,需要新的生活,老房子在城市里虽然便宜,但无法适应新时代,所以如何让这座50年代的集体公寓适应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规则并且保留历史的痕迹,甚至恢复逐渐被破坏的绿化区域是本次改造的核心。

由过道看卧室

在北京,由于拆除老建筑成本极其昂贵,且该建筑是当时那个人人平等的乌托邦社会思想很好的历史纪念。建筑师和屋主一致认为改造升级是最好的选择,并决定实验新的的解决方案,对该公寓楼其中一户50m²进行现代化改造。

关于设计

开放式空间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 设计师认为,对于城市中的小型公寓来讲多元化和个性化才是未来,否则一切都将以中性的毫无生机的形态存在,和笼子中的母鸡没有区别。

于是设计师首先清空一切不必要元素,拆除中间的老墙,打破旧有的均质化网格格局,在小小的公寓中嵌入几个“小盒子”使得公寓在相对开放式的空间中实现不同的功能。

巧用“木盒”格局

合理划分生活功能区

小木屋

北向的小木屋既是会客茶室又是临时客房,上方还可储存房主的户外运动用品,外面开放式的客厅与厨房则增加了互动性。

多功能空间

当代青年人的生活是丰富多样的,家不仅仅是个下班回家睡觉,起床吃饭的地方,同时也是会客和与其他人互动的空间,家的属性不仅仅是私人空间,它有时是工作室,有时是会客厅,甚至是个性的展示。

顺着小木屋往里走来到卧室区域,设计团队使用了一个宽敞的全高度收纳柜遮挡了睡眠区,使得更多的私人功能与开放式区域隔离开来,保证睡眠区域舒适隐蔽的同时使得紧凑的睡眠空间也能获得开敞、宜居的生活体验。

卧室

卧室尽头的一扇小窗里,隐藏着四季如画的户外风景,给予屋主一个一个俯瞰外面的有趣视角。

开放式生活空间概览

餐厅、厨房相连接的开放式区域,利用大面积的白色使得整个空间宽阔明亮,轻盈整洁。厨房、餐厅区域利用悬空柜,为其创造了简洁的线条并完美隐藏了生活中不可少的物品,如洗衣机等家具。此外,白色与通过大面积窗户透进来的自然光的结合让整个空间显得更加明亮与温馨。

由厨房餐厅看向开放式生活区

由餐厅看向厨房

本次小户型公寓改造是国内室内装修这个大产业的小小一个角落,中国的大多数公寓、住宅室内装修其实有着比西方国家更多的自由性,利用这一机会反而可以尽可能做出这些多样性,设计一个适合广大都市年轻人的家。

如今内部空间已最经济的方式适应新时代,外立面则维持旧时代的特点,仍是50年代的环境,仿佛站在新时代望向过去。

编辑 / 超楠 视觉 / LZZ

图片提供 / 木卡工作室、炽造设计工作室、诺亿设计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