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掉的香港乐坛和挥不去的酒精往事

2022年05月17日 品酒美食 阅读 33527
关注

如果说“复古”是如今当仁不让的流量密码,那么芒果全新推出的《声生不息·港乐季》,属实是把怀旧感给玩明白了——

正值香港回归25周年的档口,湖南广电联合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携手为大家带来了这档主打怀旧的唱歌节目。

诚然,音乐综艺中打怀旧金曲牌的肯定不止《声生不息》一家,但是聚焦香港经典流行音乐,并且诚邀新老世代艺术家同台呈现的,还真就只有它。

首期节目在上月末播出,主题为“港乐和我的骄傲”,由16组歌手分别演绎他们心中最引以为傲的港乐作品,最终收录三首歌进入“港乐时代唱片”。

说实话,这种神仙打架的名场面,不仅是节目中的金曲出品团难做抉择,屏幕前的我也犯了“选择恐惧症“:

开场,林子祥用精彩的一首武侠风串烧,呈现了刀光剑影的《长路漫漫伴你闯》、《蝶变》及《男儿当自强》:

随之,李健为大家翻唱《如果沉默是金》时,原唱张国荣的影像同步呈现在了他身后的大荧幕上,使人为之动容不已,欲语泪先流:

最后在大合唱环节,来自Beyond的《海阔天空》响起,再闻耳熟能详的歌词和旋律,仍让人有“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毕竟天空海阔也好,你与我也罢,都未曾改变。

说实话,一次性在一期节目里欣赏到港乐黄金年代的众多优秀作品,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毕竟再看现在的香港乐坛,总有种盛筵难再之感。

所以林子祥在节目里心有戚戚焉:

“总有人说港乐断代了...可是我,我还在!”

看到两鬓斑白的林子祥如此,我默默良久。

要知道,《长路漫漫伴你闯》是92年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之主题曲,距今已经整整30年,足以陈出一桶珍稀好酒;而三十载之后,74岁的耄耋老将再龙马精神,也掩不住青黄不接的窘迫。

《武状元苏乞儿》

毕竟,香港文艺鼎盛的几十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既是必然,也是偶然——

80年代腾飞的香港经济及良好的内外大环境,共同成就了一个新的音乐体裁(genre)“Cantopop”,融合欧美、日本时兴的流行摇滚及合成器流行等元素,记录了黄金年代的歌舞升平、觥筹交错:

情到浓时,要哼唱谭咏麟的《酒红色的心》:

“红酒红酒红酒
干一杯加深记忆
真爱为谁滴?”

人生失意,要聆听Beyond的《再见理想》:

“几许将烈酒斟满
那空杯中
借着那酒洗去悲伤”

总之,起起落落浮浮沉沉,皆是蓝战士(Blue Jeans)的《人生酒库》:

 

“是美酒或是一樽失意
醇或涩
会碰到酸苦或甜”

如诸金曲所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洒脱态度,是香港光辉岁月的真实写照。

而音乐与酒精互为助推,共同描画了世纪末的众生群像。

现在,请你放上一首往日的旋律,斟上一杯陈年的佳酿,听我慢慢跟你道来,这颗东方之珠上,那些挥不去的沉醉往事。

香港乐坛的“头号酒鬼”

要说哪位是香港乐坛名副其实的“头号酒鬼”,黄霑首当其冲,一点儿也不算“冤枉”了他。

年轻一点儿的朋友可能不太认得这位港岛叱咤风云几十年的名嘴,但是对于港乐粉丝来讲,他就是个“开挂”般的存在:

上文提到的节目里,林子祥所表演的那三首经典名曲,有两首(《长路漫漫伴你闯》及《男儿当自强》)的绝妙好词都是出自黄霑之手。

他是香港“四大才子”里最胡来的那个,既是词曲家,还身兼作家、主持人、歌手、演员、导演等多重身份,才华横溢;又痴痴狂狂一辈子,风流往事数不胜数,按今天的道德标准来讲,非得给他打上个“渣男”的标签不可:

他在发妻孕期爱上不该爱的人,与原配离婚后几经辗转以为可以抱得美人归,还邀请金庸作证婚人,结果隔日就遭到美人登报辟谣云:“黄某人所公开的消息只是其一厢情愿,与本人毫不相干。”

黄霑与林燕妮

如此快意人生,非得有酒作配才行,传闻他曾经自己拎着一整瓶威士忌去街头,半洒半酌祭奠老友。不过,其余那些“酒后闹事失态”之类风言风语我不做赘述,只说黄霑最著名的喝酒轶事:

当年他和四大才子其中倪匡、蔡澜二人共同做了一档夜间访谈节目《今夜不设防》,看过的朋友就知道,简直是限制级的《锵锵三人行》——里头烟酒之类毫不避讳,更别提还有马爹利(Martell)和豪达(Otard)赞助的X.O.干邑,黄霑经常在节目上直接醉到见周公,留倪蔡二人无奈救场。

 

黄霑确实爱洋酒,乃至他也把自己的文字功底用在了人头马(Remy Martin)的广告语“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上,让这个舶来的法国白兰地品牌平添了好几十年经久不衰的东方吉祥蕴意,甚至成为南方小康家庭必须添置之年货。

不过放眼彼时全香港,有哪位弄潮儿又是不饮洋酒的?

成为香港文化符号的“洋酒”

历史上,香港作为粤语文化区的延伸,一直就有饮用本地米酒的习惯。40、50年代时,香港人心中最高级的酒饮要属“永利威”品牌的,添加药材与鲜花酿制的米酒,故当时它的广告语也是颇为自得:

“半边鸡?一壶永利威!”

可想让香港人放弃半边肥鸡,拿兜里有限的钱去换了一瓶“永利威”,这杯中物的吸引力,究竟是有多大?!

后来50年代末,菲律宾啤酒品牌生力(San Miguel)在港建厂,原材料与劳动力取自当地,降低了啤酒的价格,也改变了香港人的饮酒习惯。一说当时有所谓“喜宴四宝”,分别是可口可乐、七喜、怡泉忌廉(奶油)苏打,再有就是生力啤酒。

 

其实早在19世纪,香港上流社会受英国殖民者的影响,已有小的威士忌饮用风潮暗流涌动,后来还诞生了“威过威士忌”这样的市井俚语;怎奈诸如白马(White Horse)威士忌、雀仔(The Famous Grouse,即威雀)威士忌这样的平价威士忌跋涉至香港,则因海运税收诸多因素而身价倍涨,因此仍然是有钱人的消遣之选。

来到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转型,迎来发展新机,因经商而得利的新贵开始成为法国干邑白兰地的拥趸,与其说是突然领略到了佳酿之美,不如说是被一波“炫耀性消费”的浪潮所裹挟,是一种身份认同。

比如说,传统广东婚礼很多在祠堂或者家中举行,而新贵更偏好在豪华酒楼中办西式婚宴,如果没有二三“洋酒”撑场面,新人脸上未免挂不住。

改革开放后,内地赴港经商的大贾当然也有样学样,将这“喝洋酒”的习惯也带到了大陆,所以不难解释很多普通话里的进口酒类名词实则来自它的粤语发音,譬如“尊尼获加”(Johnnie Walker)及“干邑”(Cognac)。

 

港人爱酒,酒润港人

要说香港的洋酒文化,还要提一嘴“夜蒲”。

所谓“夜蒲”,其实就是粤语的“夜生活”。要知道上世纪末的香港素有“不夜城”之称谓,灯红酒绿中的男男女女,喝酒按打算。

照片出自摄影集UK Unseen By Greg Girard

这其实也是受到外国人的影响。过去,香港有个码头叫分域码头(Fenwick Pi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及其他国家军舰访问香港时,负责接待水兵登陆及离开香港的地方,也为船员提供导游及其他娱乐服务。

久而久之,分域码头附近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商业体系,商店、餐饮业极其繁荣,其中不乏为赚洋人钱而开设的各式酒吧,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而“在酒吧坐下小酌交谈”这样的场景也影响到了港人的日常生活,从此在香港生根发芽,形成了以兰桂坊区域为代表的,独具香港特色的夜生活文化。

几经沉浮后,分域码头日渐式微,但是上世纪下半叶席卷世界的摇滚乐及“的士高”(Disco,即迪斯科)风潮,又为香港的夜店注入了新鲜活力:

当年半岛酒店在地下室开设著名的俱乐部“The Scene”,看家音乐人则是当年风头正盛的莲花乐队(Lotus)。朋友们也许不熟悉这支乐队,但一定熟悉它的主唱——香港歌神许冠杰。

The Scene

莲花乐队

再听莲花乐队的作品,能听到明显的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The Beatles)的影子,而六十年代正是他们来港演出,造成万人空巷的空前盛况的那段时间。

加之的士高文化的兴起,不少梳着“飞机头”等潮流发型,穿着时兴服饰的年轻人涌入夜场和K歌房,随着的士高音乐动感的4/4拍,舞蹈唱歌至天亮。

在club庆生的梅艳芳

著名club Disco Disco

没有流媒体的年代,喝酒作乐的夜生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港人的音乐品味,成为港乐肆意生长的肥沃土壤,方才成就了一个香港音乐群星璀璨的黄金时期。

沉醉的港乐黄金年代,回响至今依在,《声生不息·港乐季》即是它的璀璨遗产之一。

看到这儿,有的朋友可能已经有诸如“时代的眼泪”一般感慨,想要“留住这音乐,留住这半醉半冷烟幕”;

可是别忘了,落幕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像《声生不息》中炎明熹、曾比特这样的港乐“新声代”,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不要驻足,要往前看,毕竟谭咏麟早就在歌里唱过:

“不管笑与悲,卡拉永远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