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回流到哪儿了?回您话,刚到 Armani | 杂谈

2021年06月03日 男装穿搭 阅读 41991
关注

前阵子日本影星田村正和离世,不得不又让我想到Armani(老爷子一生几乎只穿Armani);

Giorgio Armani喊出“萨维尔街已经过时”的时候,日本泡沫经济正要跨上最高峰,Armani是这狂欢飨宴上一道光彩夺目的大菜。即便曲终人散数十年,在日本体面老伯伯心里,Armani依然是男士着装的最终归宿之一。

现在讨论70-80s,讨论宽肩、oversize、廓形、宽松长裤和喇叭裤又变得时髦起来了。在时装周上,在充斥照片流的社交媒体上,在大城市网红聚集区里,俯拾即是。

也许就像James Laver所说,褪流行的东西只要时间够久,总会重获垂青。

当Dior Homme流行的时候,20年代与60年代相视一笑;当Tom Ford走红的时候,(70s)Tommy Nutter当含笑九泉。

Armani初时给人的印象(80s)是:宽松,硕大的垫肩,和向外延伸的肩线。

在正式场合中,巨大的垫肩可以帮助女性遮住锁骨, 重新建立身体的轮廓。

这个风潮早在1975年就已经发端,当时知名作家John Molloy写了DRESS FOR SUCESS这套书:

现在看有浓浓的“励志”味

书分男女两册,在书中建议女性向男士服装靠拢,多穿裤子,少穿裙子,整个线条也更刚强和男性化。

这种思潮与70年代末一批先行设计师的秀场风格一起融入了80年代风潮主流,成为Power Suit时尚开端。

(一些服装专业的朋友认为,廓形外套,遮掩性别特征,模糊两性区别,显示了一种重构男性/女性气质的倾向。)

《Wall Street》1987

发展的年代,到处蕴藏无限的可能性,每个年轻人都觉得自己可以成功并获得无限的力量,Armani(还有Huge Boss)应该算是最当红的代表。

Armani

注意当时流行的双排扣款式:扣子只扣下扣的 4*1or 6*1占据了绝对的主流。

Pitti Uomo

前几年Pitti上频繁出现扣下的双排西装,现在看来流向80年代的苗头早已出现。

当时宽松的剪裁绝对是年轻时尚的象征。穿的窄会被说是"经典",这种有趣的相对流行可以从下图看出一二:

一本德国杂志里,右边宽松西装被形容为年轻(JUGENDLICHE);左边的窄版则被形容为KLASSISCHE,你也猜到是“经典”的意思了。 想象一下,穿修身西装鸡腿裤的青年和穿宽大西装的老伯伯在街上相遇,双方都在心中默默嘲讽对方“老土”的情景。

Armani是个独特的存在,在设计师品牌纷纷在资本面前败下阵来,奉上股份、品牌和一切的时候,Armani还是那个设计师品牌。

无论现状如何,读过服装史的人都会向他致以足够的敬意,在我个人心中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品牌。

Armani是多变的,1980年代初,他是Power Suit的代名词;但是上面那几张,说好的Power呢?

宽肩,外扩的肩线被保留了,但通过拿掉垫肩,服饰反而变得慵懒随意——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印象。

他确实是Power Suit的代名词,但他也是将意大利式的软结构推向商业化市场的先锋。

柔软,以垂感塑造线条的时期

Armani风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变了男装过去100多年来给人的刻板印象,早在70年代,他就以软结构闻名,同时擅长将很多女性材质用在男装上:比如丝、羊毛混纺丝、偏软的亚麻等等,以顺应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从城市走向郊区,更多的休闲和度假生活决定了软结构兴起的生活场景。

他把西裝变得更轻柔,让人感觉不到衣服的存在。

时人曾评价: "他把一件西裝做的看起来像是丝质睡衣。"

1978年杂志上的armani

无内里,软结构,丝质衬衫和针织领带,代表了生活化的休闲潮流。

Armani本人对男性身体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无结构的衣服更能突出男性身体的健壮之美,而不是隐藏在刚硬的线条之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舞男》中的Richard Gere:

《美国舞男》中经典换装一幕 没有Richard Gere的《美国舞男》,Armani还是会红,但这部作品让Armani变得如日中天应该没有争议,他一夕之间成为受女性欢迎的年轻多金男子的象征。

无内里,软结构,针织领带

Armani还坚持偏长的下领可以使小个子男士看上去更高,是不是跟过去数年认为驳头高就能把人拔高的看法截然不同?

也许现代的问题就是一个设计大师的看法和一众软文写手的看法针锋相对时,读者竟然是会犹豫的……

低领嘴,低腰位(扣位),偏长的下领位延续到了90年代,这些元素可以算是Armani的注册商标。

他同样认为低扣位会让人看上去更高(用低扣位暗示腰的起始点,造成一个大长腿的错觉。

当时Hugo Boss, Versace,都沿用了Armani的低领嘴和低扣位的设计,可以理解为把V区变长,80年代的西裝V区都会比较狭长。)

Armani的理论是这样:

他认为低领嘴和低扣位的设计可以调整上下身的比例和平衡。

对小个子的,低扣位暗示一个比实际略高的腰位起点;

对瘦长的,宽肩和拉长的V区可以适当加宽加长上半身的轮廓,让上下的比例更接近平衡。

一路下来,70年代的Armani是软的,80年代比例不变,结构加强了,引导Power Suits的风潮:

《华尔街之狼》

华尔街之狼的置装就是Armani刻意按照80年代的品牌风格去做的。

到了80年代晚期,他又再次率先拿掉了结构,并且用偏好的大地色系创造了一个慵懒的意大利,塑造了托斯卡纳艳阳下的南地中海风情。

他对颜色也有独到的见解,在官方影片中,他说:

"哥用的不是褐色,是生苔的蕈菇色。"

回顾Armani最初15年的变化,他自己已经创造了一个流行的循环:

无结构(约75-80)——Power Suit(80前中期)——无结构(80后期到90初)

当然这样的叙述略显概念化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在一季的作品中同时看到Power Suit跟慵懒的南意午后:

成衣虽然早在1890年代销售就超越了定制,但直到1980年代,成衣才终于可以占有潮流的领导地位。

英国定制在19世纪初期从法国手中抢过时尚权柄,直到1970年代Savile row,Tommy Nutter还是世界流行的先驱。

可是到了1980年代,设计师(Designer)后来居上,而其中划时代全球性流行的代表,莫过于Armani。

一直到70年代意大利都摆脱不了接欧陆大国订单,专门生产平价的成衣的印象,80年代后这种印象也随Armani等意大利品牌崛起彻底消失,现在提到意大利,已经是高级成衣与时尚的代名词了。Armani可算居功至伟。

如今大家津津乐道的软结构,创造性的比例和面料的运用,也是经由Armani传播和提供体验,反哺了许多经典男装定制品牌更大步地向这个方向前进,改变了全世界男性对时尚和某些男装品类的固有印象。

在潮流回溯80s的如今,回看Armani,别有意义。

图 /  部分来自网络

文 /  七哥、Way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