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亚洲最大的城中草原,寻找鹿的故乡

2020年05月13日 家居生活 阅读 47326
关注

在这里嗑瓜子,必须嗑乌盟(乌兰察布)的超大个儿瓜子;吃羊肉,必须吃锡盟(锡林郭勒)的;早上喝奶茶,多半是咸味的;配奶茶的烧麦,那是羊肉馅的。年轻的小伙子能吃下二两烧麦属于胃口好的——一两是指包烧麦的皮子的重量,一般一两就有6个。

文章刊登于云端杂志2019年12月刊,作者苏橙。

据说每年一到中国的节假日,奈良的鹿就要开始发愁。

这里的鹿想要完成当月的KPI,一天就得吃上几十个鹿仙贝(米糠和小麦制成的饼)。这可不是凭空捏造,根据奈良爱鹿协会的数据,每年春、秋的旅游旺季,奈良公园一天就需要生产3万~5万片鹿仙贝。但如果你想要见到鹿,其实不用出国门,买上一张几百块的机票,就能到达养着一片鹿的地方——包克图。

包头蒙语称包克图,就是“有鹿的地方”。不仅有草原和鹿,包头还是火锅品牌“小肥羊”的诞生地,这里住着汉、蒙、回、满等43个民族的人,而这座城市最主要的产品,就是今年国庆我们在阅兵仪式上看到的那些坦克和大炮。

南有杭州,北有包头

坐拥内蒙古最大的绿化面积,也是内蒙古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包头不仅是内蒙古的经济中心,也是全国的军工重镇。2002年时,包头还曾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UNHabitatScroll of Honor Award),当年中国只有2个获奖城市,另一个是位于江南的杭州。

初到包头的人,其实不会有“这里是内蒙古”的感觉。这里又不骑马,又不住蒙古包,马路上也有共享单车,有某团外卖的送餐小哥,节假日的商场里到处是喝着星巴克和网红奶茶的年轻人,就是一个普通的北方城市嘛。

只是时间稍久,就能慢慢品出内蒙古的滋味。在这里嗑瓜子,必须嗑乌盟(乌兰察布)的超大个儿瓜子;吃羊肉,必须吃锡盟(锡林郭勒)的;早上喝奶茶,多半是咸味的;配奶茶的烧麦,那是羊肉馅的。年轻的小伙子能吃下二两烧麦属于胃口好的——一两是指包烧麦的皮子的重量,一般一两就有6个。

除了吃的不一般,包头人住的房子也不一般。上世纪50年代,昆区的钢32号街坊、一机厂、二机厂、一电厂、二电厂等苏联援建项目陆续落户在包头,造就了一代人记忆中关于“红窗、红砖、尖顶”苏联楼的回忆。顺便说一嘴,曾经的央视名嘴、现出没在吐槽大会和各综艺节目中的主持人张绍刚,就是一机厂子弟,毕业于一机一中的90届。

一机厂和二机厂,是包头著名的军工企业,主要生产坦克和大炮。如果你对军事感兴趣,可以在位于青山区的北方兵器城一睹这些国家重型武器的真容。不同于其他军事博物馆,这里的火炮、导弹、飞机、装甲车都可以近距离观察,特别适合喜欢武器的朋友,以及父子作为亲子活动一日游。更过瘾的还有和奥运射击比赛结构完全相同的射击场,虽用的是无线激光虚拟子弹,但装备、军用标准靶和重量也都与真枪所使用的无异。

亚洲最大城中草原

有别于钢筋水泥建造的其他城市森林,包头的市中心有一片天然的草原“赛汗塔拉”。赛汗塔拉是蒙语,其中赛汗用来形容“美丽”,塔拉可以表示“个、方面”等意思,在这里就是“草原”的意思。内蒙古有很多这样的名字,比如赤峰的星星塔拉、呼和浩特的呼和塔拉、乌兰察布的格根塔拉……

赛汗塔拉公园常年免费,770公顷的南北狭长形草原湿地里不仅住着鹿,还有骆驼、马、羊、牛等动物。当然鹿是其中最受欢迎的,如果碰巧你手上拿着胡萝卜,那你肯定就是最受鹿群欢迎的人了。

公园里有两处地方有鹿,一处在圣鹿园,还有一处在腾格里马场。每天下午3点左右,放鹿的大爷就会把鹿从鹿园里放出来,它们就像从幼儿园放学的小朋友一样,呼啦一下全跑到草地上撒欢。前头机灵的几只,通常会在这时看到游客手里的胡萝卜,慢条斯理地吃起来。跟奈良那些早已经知道向人类讨要仙贝的鹿相比,这里的鹿还是比较野生,“放风”后的第一反应还是吃草。

不过当你轻轻地抚摸它们,它们也不会拒绝。鹿的毛不似看起来那样柔软,摸起来硬硬的,有点扎手,像刚剃完板寸的头。看到它们,你才会知道为什么会有人形容纯真的人有着“小鹿的眼睛”,真的太无辜和清澈了。

鹿园的鹿大多数是梅花鹿,也有一些马鹿。2015年的时候,梅花鹿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在韩国,梅花鹿已经绝种了。亚洲目前有梅花鹿的地方基本就是中国、俄罗斯和日本。而在中国,像这样任由游客与梅花鹿亲密接触的公园,应该也只有包头的赛汗塔拉了吧。

小鹿们的毛色在每个季节还会变化。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夏天,那时的鹿毛偏棕红。临近冬天的时候,它们还会长出一点绒毛来御寒,毛色也会更发灰,接近土色,也许是为了在丛林里更好地保护自己吧。

出了鹿园,有时间也可以在蒙古包里吃饭、喝茶,歇歇脚。但赛汗塔拉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室外,除了成片的草原,这里有一大片马鞭草田和白桦林,恍惚间让人感觉好像在东欧某处;往前走到巴音宝力格敖包的所在地,又有扑面而来的藏族风情。

肉食者的天堂

外省人来到内蒙古最大的感觉就是,吃饭要从各种肉里头找菜,这里的菜实在太硬(荤)。整条的烤羊腿、盆装的炖牛肉是包头婚宴上必然会出现的阵容。

在东北有句话说,没有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行就两顿。我敢说在包头,不可能有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实在太好吃了。我头一回在包头吃烧烤没有经验,点菜的时候朋友问我吃多少,我心说来了大内蒙要豪爽一点,鼓了股勇气说,来10串吧。朋友听后大笑,对服务员说,咱们先来200个羊肉的……那一顿,我吃了可能有四五十串,突破了自己的极限。

我还在这里吃过这辈子最好吃的羊排。怎么形容呢?就是你吃到嘴里,大脑愉悦得啥也不知道了——那种鲜香、那种肉汁带给你的幸福感,那种叫人欲罢不能、越嚼越香的口感……过后我才明白过来为什么《中华小当家》里形容美食的时候会放烟花。当时?当时只能勉强知道吃的是羊肉,想不到别的,就想赶紧再夹一块送到嘴里。

涮羊肉则是另一种不能拒绝的美味。在这里,我第一次吃到了羊尾油——每一头羊只能片出几片,要装满一整盘需要十几只羊。片成一小卷一小卷的白色羊尾油涮上几秒钟就能入口,又软又香又滑,没有一丝膻腥味。

据说内蒙古的羊都是吃沙葱长大的,生长过程已经去过膻腥了,留下只属于羊的香味。内蒙古人对付羊,就像福建人对付牛那么讲究。什么上脑、前腿后腿都分得明明白白的。羊的产地更有讲究,要吃阴山山脉的羊,最好是纯种的土羊,味道才最正宗。

很多年前全国流行吃小肥羊的时候,卖点就是不需要蘸料。当时吃惯了京式涮羊肉的我还纳闷,不蘸料怎么吃呢,没有味道啊。这次来内蒙古才知道,原来汤底已经有着浓浓的味道了,涮过以后滋味全被吸收进羊肉,再蘸料就是多此一举了。

离开包头以后,我总是想起这里的好。这里一煮开就能结下厚厚一层奶皮的小丽花牛奶,这里包裹着一汪清汤的羊肉烧麦,这里入口即化的羊肉,这里没有馅儿全是面的丰镇月饼……还有这里说着此地话、在疑问句的句尾语音使劲往上翘的包头人,和那句精典的“是~~~~?”

日月流转,这里不仅是有鹿的地方,更有充满人情味的包头人,和他们不算富裕却有滋有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