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nch Ivy?我读书少你别忽悠我!| 杂谈

2022年04月06日 男装穿搭 阅读 38208
关注

在被分享的文章中看到了French Ivy这样似乎前言不搭后语的组合,文章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对一些文献的追索构建出了被我们忽略的60~80年代的现代服饰进化的又一个侧面。
其中特别有意义的是在地性和世界性之间的融合与呈现,恰好值得目前的我们参考。

"几年前,我在 Ins 上发布了一张音乐家 Paul Weller 的照片。照片摄于1984年,他 Style Council(乐队)时代,令“Mod”的忠实信徒感到惊讶的是,他一直在完善自己的服饰(风格)——已经疏远了那些僵硬地坚持“Mod”风潮复兴的核心粉丝。

照片里他在前往新单曲录制的途中,头发后梳,穿着一件人字纹双排 Polo Coat,有贴袋,扣子轻松地系在最低扣位上。深色水洗牛仔裤卷到脚踝处,露出白色袜子和流苏乐福。一条围巾搭在单侧肩膀上,增添了学院派的风采。
我说他是"完全的法式学院风"。这个词似乎不像我们预计的那样让人熟悉,好吧,让我来挖掘一下起承转合。

我第一次听到 "法式学院风 "是在21世纪初的某些日本出版物中,如《Men’s Club》和《Free & Easy》,偶尔会有一些英语内容——像 "Dad’s Style"和 "Rugged Ivy"这类的描述,意会可能比翻译更能帮助我们理解。
和这个词联系起来的形象,让我想起在伦敦长大时看到的着装风格。
在我第一次去西区的时候,在考文特花园与国王大道上,和当时的朋克和其他亚文化群体同行但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种轻松的着装风格,有意识地将日常服饰与波西米亚混搭,将经典与潮流结合。

American Classic London

Flip 和 American Classic(两家美式风格店铺)向年轻人提供了褪色的501牛仔裤和斜纹呢大衣,加上厚底鞋、格纹长袜和 Polo 衫一起创造了这种休闲的年轻男子外观,这种风格已经占据了伦敦城郊,让人仿佛回到了20世纪60年代浸透欧陆酷感的SOHO区。

J Simons

当我想象德鲁里巷(Drury Lane)附近的 J Simons 老店时,这就是我脑海中看到的样子——店内的 Bass Weejuns、Paraboots 和 BD Baggies 扣领衬衫,搭配苍白的木质配件,旁边是精心展示的二手 Sack Jacket(可以泛指一些剪裁较直的美式西装上衣) 和 London Fog 雨衣。没有人特别创造这种组合,它只是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我最近采访了 W.David Marx,他的《Ametora》(中译《和风洋魂》/《原宿牛仔》)对战后日本男装的兴起做了相当权威的描述,想要解开这种特定造型组合的背景和在日本兴起发展的本源。这本书的副标题 "日本如何拯救美国风格 ",表明了 Marx 认可日本在服装概念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之一,不仅是衣服,还有用来描述它们的术语一旦脱离了它们原来的环境,就会移动和变形——不仅创造出新的外观和风格,甚至反过来创造出新的术语和范式。
例如,“学院风(常春藤/Ivy)”这个词本身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国精英大学校园服饰。对于日本读者来说,它是现代服饰一个更普遍的符号。这类似于日语单词Sebiro,意思是商务套装,是 “Savile Row”的直接音译。
“在20世纪60年代,学院风被作为一种特殊的美式风格来理解,比粗暴的好莱坞和爵士风格更精致,” Marx 告诉我,“但当它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复兴时,变得更加灵活,意味着一种实用、休闲、又深具传统的风格。”
这就是它变得有趣的地方。因为现在这个词不那么严格和教条,它可以和其他概念连结,描述一些完全脱离东海岸名校背景的元素。

首先是英国学院风:基本上是撒切尔时代的 Sloanes 和 Young Fogeys (上层阶级和家境殷实沉迷“复古”的年轻人)所穿的衣服,有点像查尔斯和戴安娜,或者《重返布莱兹海德庄园》(Brideshead Revisited)里的预科生们。
“然后,'法式学院风'会显得有点微妙,” Marx 继续说,“在1982年左右曾被专门用来描述来自良好家庭、年轻保守的法国预科生形象。充当了从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更复杂的欧洲风格之间的桥梁。"

关于这一观点的文献证据,可以去看看 Thierry Mantoux 的《BCBG:Le Guide Du Bon Chic Bon Genre》(Hermé,1985),这是法国对 Peter York 的 《The Sloane Ranger’s Handbook》和 Lisa Birnbach 的《The Official Preppy Handbook》的回应。(七哥,简单来说这三本就是就是法式学院风/英式学院风/美式 Preppy 的读本)

像那些早期书籍一样,它以幽默的口吻介绍了巴黎富人的品味——他们喜欢在哪里度假,给孩子取什么名字,以及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他们如何穿衣。因此,这里有你的 Lacoste Polo,JM Weston 180,Charvet 领带,以及实际上来自那种风格的一切。
然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日本,不仅仅是法国品牌服饰定义了这种外观。事实上,美国标志性单品中,至少有一部分在日本的流行要归功于法国。Marx 说:“日本人对501的痴迷在1980年代初爆发了,法国和意大利人都在穿它是不可以忽视的原因。它们在日本的流行是法国时尚的一部分,而不是粗犷的美式风格使然。”

那么,这一切对当代的绅士们意味着什么?看看 Weller 的造型——现在看来依然和30多年前一样时髦、有型、具有永恒的吸引力。
法式学院风并非发明了一个新的风格词汇,而是揭示了一种无处不在的世界性,展示了拥有类似生活方式的人们,如何植根于在地性和本土文化去与世界融合。
Polo大衣在美国可以是 BB,在英国是 Burberry 或 Aquascutum,在法国也许是 LANVIN 甚或别的款式;Polo衫可以是美国的 RL,英国的 John Smedley(海岛棉 Isis ?),法国的 Lacoste;乐福鞋可以是北安普敦 Crockett Jones 的 Boston,美国的 Alden,法国的 JM Weston 甚至 Paraboots 的其他经典款式,本地文化与世界性不可避免地互相融合,构成了一种“和而不同”特质的现代呈现。

作者采访了法国杂志《L'etiquette》的主编——现在是 DeFursac (法国男装品牌)的创意总监,Gauthier Borsarello。
“我不知道这个词(法式学院风),直到你谈起它!” 他笑着说,“但我知道这种外观,我认为它始于美国品牌在法国的崛起,当这种风潮与经典的法国(极度无聊但完美的)裁缝相混合时,新的风格就出现了。”
“这是否意味着它与法国服装无关,而更多的与具体的穿着方式有关?”他回答,“我认为它是以'法国方式'去演绎的美式休闲。它是混合的艺术。法式学院风的出现是因为法国对其他文化变得更加开放——战后时代和它带来的文化融合。没有英国和美国,它不可能存在。”

文章简单回溯了60-80年代,来自美国名校的着装风格在欧洲是被如何解构和重新呈现的。
同样的,当我们回看日本和港台70-90年代的日常中,想必也有不少类似的回忆——但同样结合了很多独具当地特色甚至时代特征的色彩、款式、版型或做法,这种在地性和世界性自然融合所创造的时代外观,细细咀嚼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