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为什么越来越流行“种树”?

2021年11月19日 阅读 31424
关注

商业空间为什么越来越流行“种树”?

随着健康生活与可持续理念的日渐渗透,“绿色+生态”的场景化商业空间近年来愈发火热,以“花园”、“森林”为题的概念空间层出不穷,无论是大型商场,还是街边小店,不知不觉间竟都开始悄悄“绿”了起来......

在#商业空间·创意提案#第二期,我们以植物为视角出发,观察、探讨那些以“自然”为题的新商业空间。

01 悄悄变“绿”的商业建筑

在建筑界,自生态建筑的概念提出以来,“种树”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屋顶、外墙这些曾经很难被功能化的空间,如今都成了建筑师的发挥场所。

2019年亮相的新加坡星耀樟宜机场项目可谓“绿色建筑”的一大神作:郁郁葱葱的22000㎡的室内园林景观,全世界最高的瀑布——高达40米的“雨涡”(rain vortex)从圆顶中心倾泻而下,下方的“梯田”景观中,栽种了来自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的2000多棵树木和10多万株灌木......

在两年后的重庆,香港置地全新商业品牌“光环 The Ring”首个落地项目——光环购物中心的亮相则开启了国内生态商业综合体的新篇章。

沐光森林©CreatAR

设计的焦点是纵跨7层的沐光森林,42米高的穹顶下,引入了近300种植物及生态物种,打造了一个绿意盎然的立体“植物园”。

植物园剖面©PHA湃昂

空中7棵“悬浮树”颇具电影般的科幻色彩,同时与重庆赛博朋克的城市气息相契合。悬空的步行栈道跨越其间,巧妙融合自然与商业,带来“像逛公园一样逛街”的奇妙体验。

效果图©PHA湃昂

全球最大规模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也将绿色、可持续的理念融入了新门店中。位于维也纳Westbahnhof车站附近,这栋7层建筑两个月前刚刚开业,是宜家开设的全球首家城中心“无车”商店。

效果图©Querkraft

由Querkaft设计事务所和宜家建筑师事务所共同设计,基于“绿色建筑”及品牌“友好开放”的理念,建筑用钢管搭建成巨型“书架”外观,其中种植了160棵树木,可在炎热天气里使该处降温1.5°C。

©Querkraft

出于倡导低碳经济,鼓励公共交通和骑车出行,这家位于市中心的宜家没有设置停车场,根据测算,这一举措减少了约1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Querkraft

02 种树狂魔——Apple store 

在建筑语汇中,从象征工业革命的水晶宫开始,玻璃似乎就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当我们在讨论苹果店铺的设计时,首先想到的也总是它明净通透的玻璃幕墙。

第五大道店Apple Fifth Avenue©Foster + Partners

店铺中的玻璃幕墙或许是苹果极简美学基因的一种显现,而品牌创始人乔布斯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在空间中则演化为了简明便捷的动线,以及对“种树”的执念。

迈阿密Apple Aventura©Apple官网

法国香榭丽舍大街店Apple Champs Élysées©Foster + Partners

在苹果体验店中,几乎没有小体量的绿植盆栽,而是一棵棵长得一模一样的大树。每棵树底下设有环形座椅,供大家在树下聊天或工作。这种“树+座椅”的标识性设计也被广泛运用到苹果的多家门店中。

伦敦摄政街店Apple Regent Street, London©Foster + Partners

第五大道店Apple Fifth Avenue©Foster + Partners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店Apple Marina Bay Sands©Foster + Partners

在东京店和澳门店中,设计师没有沿用这种方式,而是根据东方竹文化,在店里种起了竹子。

东京Apple Marunouchi©Foster + Partners

澳门金沙店中,设计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采用了玻璃+石材的复合型立面,建筑四周和中庭都被种上竹子,夜晚,建筑透出朦胧的光线,竹林随风摇曳,颇具闹中取静的东方意境。

澳门金沙城中心店Apple Cotai Central, Macau©Foster + Partners

03 “森林系”消费新场景 

越南咖啡品牌September新店以“风与巢”为主题,店主希望将花园的氛围引入室内,设计将两栋相邻建筑合并,构筑出一个自然温馨的“鸟巢”咖啡店。

©Phú Đào

空间中,设计师使用白色、米黄色、玫瑰橙和天然木色等柔和色调,营造温暖舒适的氛围。

在入口的玻璃门洞、楼梯、墙面甚至家具细节中,圆形和弧线元素被反复运用。风的意象主要由空间中的弧线表现,贯穿天花、墙面和地面,如同微风拂过各个角落,创造出了一种轻盈的感觉。

©Phú Đào

店铺一层用碎石铺地好绿植引入自然氛围,这一方法也在September第一家店中被使用。

September咖啡首店©Phú Đào

2019年,Roman Izquierdo Bouldstridge事务所将一个银行的办公空间改造成Colvin花店。设计师希望打造“树荫下小路旁的一片花丛”的感觉,试图创造一种新的环境形式,鼓励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探索花朵。

©Adrià Goula

几棵笔直的大树被放入空间,鲜花、树木与旧的建筑形式融合在一起,从视觉、嗅觉和触觉上,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感知。

©Adrià Goula

artefact事务所设计的OSECHILL是一个集文化、餐饮、艺术一体的多元化空间,主理人是韩国明星宋旻浩。店铺内售卖咖啡和面包以及一些潮流周边,也在不定期举办一些小型艺术展和沙龙活动。

©Yeo, Inwoo

正如店铺官网上对自己的定义——“有植物的奇怪咖啡厅”,在低饱和度的空间中,大量绿植为店铺带来了新鲜与活力,同时也让其在网红店如林的首尔,更显得不落窠臼、清新脱俗。

©Yeo, Inwoo

由安森设计事务所操刀,广州来回咖啡方圆大厦店直接将树干搬进了室内。

“自然是自由的,被剥夺生命的树干也是自由的,让树干重新融入新空间焕发生命,错综复杂是自然的规律,没有约束才能得到自由。”空间选取了十余根被抛弃的树干重新注入生命,以此能给别人带来更多思考。

©罗文翰

“近似于树林的状态,但却不是真实的树林;意识服务于自我,并依照自我的思想而产生变化,树干把空间切割成不同的微小形态,是对空间的碎化实验。”

©罗文翰

“把森林装进空间”,位于日本表参道的UPI户外用品集合店把句口号变成了现实。

这家商店试图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让售卖的户外商品可以被更好地展示。店铺由一条直线,从视觉上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面是原木色调的产品展示零售区,另一面则建立起一个真实的“丛林模型”。

©Katsu Tanaka

空间中栽种了大大小小的各类植物,一条蜿蜒的小溪从中流过,白墙上投影出篝火的画面,模仿了真实的户外场景。

©Katsu Tanaka

借由一个丛林模型,既巧妙展示了产品,又营造了一个新鲜的消费场景,可谓一举两得!日本知名建筑杂志《商店建築》也在7月刊中隆重介绍了这个项目。

©Katsu Tanaka

店铺的想法源自设计师在疫情期间观察到的两种现象:一是人们突然渴望与自然重新建立联系;第二,网络购物的蓬勃发展正在质疑实体零售空间的未来。

这或许也是近两年“森林系”空间越来越火的原因,一方面讲,我们迫不及待想要在都市觅得一片绿洲,以聊慰长时间与自然的疏离。

GINLEE Studio服裝店©Jovian Lim

另一方面,而对于网络经济挤压下的实体空间,体验化、场景化已成大势。

美国著名建筑师Curtis J. Scharfenaker曾这样解释场景营造——“真正的场所并不存在于大楼之间,而是存在于人们值得记忆的体验中”。

Tomacado花厨深圳卓悦中心店 梁筑设计事务所©叶松

场景的迷人之处也在于此,并非简单的售卖场所,而是故事的发生地。植物只是工具,协助空间塑造出场景,场景之中,不需要刻意强调,对品牌、产品的感知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记忆。

04 幻境之森 

今年一月,新媒体艺术团队CT.LAB在萨米特陶瓷展厅中,利用数字媒体艺术,打造了一个可交互的沉浸式“森林”——Wonderland·朦胧森林。

©CT.LAB官网

设计以自然的昼夜变化为背景,当人们漫步小桥,走过感应点,影像不同时段的自然元素便会被触发。场景的变化充分调动观众的五感,让观者沉浸在自然中,唤起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T.LAB官网

GUCCI GAOK是奢侈品品牌GUCCI在首尔开设的全新旗舰店,选址于首尔梨泰院商圈,由韩国雕塑艺术家Seungmo Park设计,占地1015㎡。

全息投影打造的外立面是这家旗舰店的最大亮点,Seungmo Park以森林、树木、光影为主题,以诠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光线透过玻璃幕墙和层层钢丝网,在外立面呈现出一片朦胧、梦幻的森林。

另一家奢侈品品牌Burberry也将自然意趣融入了最新快闪店中。以「寰宇博境」为题,Burberry在上海恒隆广场开设了为期8天(11月9日-11月16日)的全新限时精品店。

品牌邀请三位国内外新媒体艺术家,以大自然为主题进行影像创作,打造了一个自然与科技交汇的数字艺术空间。

05 结语

在不可逆转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期待看到越来越多的植物系空间,有机结合自然与商业,构筑出更生态、绿色的新消费场景;同时也需警惕形式大过实质的“绿色商业”,剥离表象,抵达本质,以创造出真正服务于人、有利于生态的“绿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