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现代经典男装的辉煌岁月

2022年01月14日 阅读 87799
关注

现代经典男装的辉煌岁月可以从19世纪初“伟大的男性大弃绝”算起。

男性集体放弃了丝绸和缎子、华丽的绿色、粉色和繁复装饰的布料,带扣的鞋子和涂脂抹粉的宫廷服装,穿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黑色精纺套装和棉质衬衫。

宫廷服饰/开启现代男士着装的Beau Brummel

简直可以说从“雄性”变成了“男性”。新的社会势力登上历史舞台,并随着他们力量的加强而带来民主和平等的扩大化。

绅士的谦逊阳刚与华丽浪漫的骑士精神融合迭代。绅士服装的朴素和标准化,正指引着新的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方向。

社会习俗的改变

究竟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

中国人喜欢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亚当-斯密和哈耶克则认为社会习俗的改变是自下而上发生的。

西装算是各占一半?上身归功于贵族KOL——博-布鲁梅尔之类,长裤则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者代表性的装扮之一。

西人谈着装,“identify up”是个关键词,简单来说就是向好的看齐,穿出更好的自己,无所谓上层贵族还是革命群众,谁好学谁。

那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都改成 T 恤衫和牛仔裤了呢?这不但不identify up,还是 identify down——故意模仿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人。牛仔裤和各种便装,都来自于当时的社会底层。

绅士着装曾经是所有男士共同的选择

二战是个转折点。

一方面,整个世界被动员起来,每个人都很繁忙,一天得换几套衣服的Dress Code显而易见地不合时宜,被大大放松了;

另一方面,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于1945年通过“美国军人权利法案”(G. I. Bill),给退伍军人提供一系列的福利 —— 你要买房或者做生意,政府给你极低利率的贷款;你要失业了,政府给你发补助;特别是你要上大学,政府给你交学费。

结果在战争结束十年内,美国大学生的规模扩大了十倍!上大学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这些政策直接把无数原来没有足够上升渠道的人变成了中产阶级。军人和工人的财富与社会地位切实地提升了。

Ivy Style

其三,战争中超量生产的大量军品也流入民用市场,作为主战场的欧洲依赖这些军旅服饰度过了最艰难的重建岁月。

普罗大众的日常里已经牢牢嵌入了军装和运动单品,逐步构成了今天男人衣柜的大部分。

但这一时期依然可以算是“融合”的,因为大学新人们也受到了一波“学院风”(Ivy Style)的洗礼,对经典以及将要成为经典的男士着装,这都算个好时候。

真正的改变从断代开始  

1965年,美国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总人口一半;在全世界范围,没有经历过两次大战的一代成长起来了。

人类的文明承继效率并不高,基本依赖“言传身教”,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大战几乎消耗了全世界几十年的男性人口储备,新旧生活方式的承继仅存一线。  

年轻人正在急于发掘属于自己的全新生活。

穿着套头衬衫的Miles Davis

1955年,爵士乐小号手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穿着海魂衫登上了纽波特爵士音乐节的舞台,并为接下来十年及以后的爵士乐手的造型定了一个趋势。

在校园里,在影视作品中,在每本男性时尚杂志上。所有年轻的、通常是金发碧眼的电影明星,如泰伯-亨特、保罗-纽曼、安东尼-帕金斯……给年轻人创造了“休闲”的新幻想。

Paul Newman

Anthony Perkins

然后1967年夏天,10万年轻人涌向旧金山,参加被称为 "爱之夏 "的活动。派对持续了整个夏天。他们回到校园的时候,穿的不是卡其裤、马德拉斯上衣和便士乐福,而是满身的扎染T恤、喇叭裤、民族风首饰和来历不明的凉鞋。

Summer of Love

两年后,40万年轻人挤在纽约州北部的一块空地上,在伍德斯托克举行摇滚音乐会。那次聚会只持续了几天,但它足以为学院风竖起墓碑。故意撕裂变形的牛仔裤、印度棉罩衫和大珠子冲击整个校园,势不可挡。

老欧洲做了一些反击,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向美国人介绍了卡纳比街的Mods和萨维尔街的新偶像Tommy Nutter。同时,费里尼和德-西卡的电影帮助Brioni和其他意大利品牌找到了新市场。

这可能有一些帮助,但年轻人已经坚认过去的“经典男装”是精英主义的、保守的、反动的,最残酷的是,不再时尚了。

一些更现代的,来自中国的观点  

经典男装在亚洲,或者更小到中国的范畴,港台在80-90年代依然是那个长发、蓄须、留鬓角的70年代画风;大陆倒是有了最早的1-2本西装专著,试图承续文化的断代。

到2012-13年之后,随着消费升级的呼声,这个领域才真正被更大范围寻找新生活方式的男士关注。国内外的论坛,小众知识付费开始比较细致的谈论相关话题。

我从2016-17年之后的有关付费阅读文章和讨论中截取了一些片段,看看有没有与大家心中所想暗合的。

“ 宋朝就很注重服装衣着,这代表不同阶级,但是随着人越来越平等,阶级不能说明人的高低贵贱之后,衡量标准和衣着已经没太大关系了,衣着自然会衰落。

说白了,就是财富大小无法决定人的高低贵贱之后,衣服怎么华美庄重都没用了,没人在乎这个。所以衣着的改变里平等是一部分,衡量标准的改变是一部分。

“ 我个人认为未来不会回到人们刻意穿正装的时代了。记得之前有一期节目说的是现在德国社会的两极分化。

德国的最上层的着装和出行都极其普通,甚至还有简朴到让人误以为是底层人群的现象发生。有钱人和精英阶层已不再以外在形象的优劣而满足,而是越来越注重内在。就像之前讲的谈资越来越体现人的阶层,而外在表现的名牌包已经没有象征意义了。 “

穿正装可以作为一个信号——社会阶层尚未完全固化,穿正装证明这个国家的社会阶层还在快速流动,阶层之间的上升通道还存在。

而如果大家都不穿正装,这就表明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已经相对固定,不需要通过服装来证明自己的地位,这就意味着阶层之间的流动性非常低,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观点不同,表达了类似的意思:随着社会阶层的固化或者扁平化,服饰的社会功能会不断减弱;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越来越接近,或身边的圈子越来越固定,通过服饰来互相识别已经没有多大的必要,或者会转向纯粹的功能或个性表达吗?

“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80年代,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们为了彰显个性,穿衣打扮一个比一个夸张,一眼望去,整个校园就是一个花枝招展的孔雀园。

校领导可头疼了,当时作为院长的余秋雨在大会上,表达了一个观点:穿衣着装,是人格的外化。于是,学生们互相拿人格外化开起了玩笑。后来,这股风气也就收敛了一些。

着装随意化, 可能只是当前人文主义宗教盛行在衣着方面的一个体现。现在我们更加注重的是:个人体验,随心所欲,follow my heart!而对教条、规则、标准化有着排斥心理。

阶层的分化事实上是越来越明显的,但是可能每个时代有它承载社交功能的土壤,从前是比较外在的着装,现在是品味高一些的谈资,联系到中产阶级的崛起,伴随着着装到谈资的变迁的,也是一轮社交投入的消费升级吧。

“ 曾经社会上升维度较单一,正装是很好且重要的上升信号。中产阶级成规模出现后, 发展取向开始多元化,服装也分化发射多种不同信号。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除服装外, 其他类型也越来越多。简言之, 取向多了,选择多了, 正装不再具有公约统治地位。

“ 过去的正装是上层人与下层人的区分,也就是说是分等级的,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是“自下而上”的组织起来的,所以不再穿正装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这恰恰表明了发挥个人特长的时代己经到来,人们更看重的是内在的价值而不是表面现像。

现在有很多成功的企业,想要挖掘每个员工的潜能,而不像用所谓的“正装”来束缚他们,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来创造新的价值。

历史上,决定社会身份的主要因素从血统转向财富,现代似乎又转向超级特长与个人价值,即人通过展现自己的个性与价值便可以引领全新的社会风尚,让自己成为大家identify up的新榜样。个性表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重要位置了吗?

“ 就业以来一直在国企工作,前面八年在基层要穿制服,后面虽然都是自己的衣服,也有一些比较正式的要求,必须有领子和袖子。

最近又回到一线时有了体会,不管再怎么理性,人还是会用着装做第一印象的重要部分,穿着得体说明我们是要彼此用正式身份谈工作的,统一制服则代表我们都是达到一定水准的,而且是集体正式身份大于单独个人的。

什么叫正装也是有社会变迁的,建国以来中国人民的服装变化就是很好的说明。哈哈,不过我觉得未来的服装应该是合体的一身基础材料,按照下载好的程序自动变形为适合场合的正装、休闲、运动装、礼服、主题装扮、角色扮演、睡衣、泳衣……也许下载个更新程序变成宇航服也可以呢!

“ 关于男士着装的讨论和《自满阶级》搭配起来看很妙。美国竟然能从服装着手,从服装看一个人是否有上进心,乃至一个国家的精气神,而中国穿西装的似乎不多,但白衣黑裤的正装很多,有时候我发现如果有个人不穿工作服(正装),我竟然对他的身份有点怀疑,更确切的说是怀疑他是否值得信任。联系到之前的竞争充分下英雄少,那就更需要衣装与马鞍来显示我的上进。

正装与打扮干净体面是对人尊重,也是对自己高要求,看重自己的自尊表现。

经典着装承担的社会识别功能依然是那样具体和有效,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可能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了解始终存在着太多时间、精力、缘分的门槛,一眼可辨的服装便成为高效沟通的必备元素。也是内在能力的一种物理表达。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

“ 古代的正装,比如兵马俑的军服,还有上朝的官服等等。而近现代的正装,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后,大量地吸收了一些外来的因素,于是你就能看见西装学生装礼服小礼帽皮鞋,还有一些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比如马褂长袍、中山装、旗袍等等。正装其实有极强的区分感和仪式感,穿上正装之后呢?它体现的是一种正式的职业精神和风貌。着装的多元化体现了一种开放平等的价值观,是否有正装的回归?至少分场合。在正式的场合可以越来越强调正装的重要性和规范性。然而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继续强调多元和自由,混乱下才会有创新和活力。

“ 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它的经济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会影响人们的着装,随着现代人对自我个性的认知度和公开表达诉求更高,着装也会有更多元化,不排除一些新的圈子以识别于他人的同类着装,多元与群体,应该都会兴盛。

我认为着装的多样化也代表了个性的解放和社会的多元。

曾问一个资深时尚编辑,你们说“潮流变化多元而充满想象。”究竟是什么意思? 答:“就是乱七八糟搞不清楚,而且我们也不知道会往哪儿发展!”

经典男装最近几十年在中国其实一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态势,发达地区穿得少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穿得多了;传统金融银行业穿得少了——创意产业乃至IT业穿得多了;老客户的消费萎缩了——新的95乃至00后表现出强劲明确的增长。 再扩大一些,汉服、民族服饰、时代着装都是最近数年窜起来的,新一代寻找自己生活方式(甚至寻找“我是谁”)的趋势风起云涌,方兴未艾,相信在未来10年里,以衣食住行为首的生活方式消费领域还会发生很多值得期待的改变,也欢迎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朋友经常关注,惠赐您的真知灼见。

最新评论

  1. 向阳花 says: V4

    社会规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