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格兰学酿酒、在酒厂打工是种什么体验?

2023年01月06日 品酒美食 阅读 246732
关注

国内很多威士忌同行,都有在苏格兰学习的经历,这些“科班出身”的朋友,有不少已经成为中国威士忌行业的领军人物。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把自己的目标放在了苏格兰,选择留在苏格兰酒厂工作,又是另一种挑战,也需要更多的勇气。

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后者。一起来认识下这位正在苏格兰打拼的中国小伙吧。

我在苏格兰的“老乡”之一,是在格兰多纳工作的朋友——清昶。

最早和他在社交平台上认识,机缘巧合下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拉弗格酒厂。闲聊中得知了他当时正在爱丁堡的赫瑞瓦特大学学习酿酒与蒸馏,毕业后又去了格兰多纳(Glendronach)工作,能进入苏格兰酒厂工作的中国年轻人可谓屈指可数,于是我毫不犹豫跟他约了篇专访!

想必很多朋友也跟我一样,好奇他这一年多在苏格兰酒厂的学习、工作体验,别着急,在进入专访之前,让清昶带我们逛逛酒厂吧。

🏭

格兰多纳创建于1826年,算是第一批持照营业的苏格兰威士忌酒厂,在盖尔语中,Glendronach意为“Valley of Brambles”即黑莓谷。

车刚开进格兰多纳,我就被它的建筑风格给吸引住了——历史悠久的砖石结构建筑点缀以深红色的门窗,在苏格兰一众白墙黑字的威士忌酒厂中真的算是独树一帜。

过去的两百年间,格兰多纳一直以专攻雪莉桶熟成闻名。酒厂现在的水源来自附近丘陵的地下泉水,大麦则全部来源于酒厂所处的阿伯丁郡。

堆栈式桶陈仓库旁的一条名为Dronac burn的河流也曾作为酒厂水源

到酒厂游客中心登记完,一进门,透过正对的一面玻璃就能直接看到隔壁仓库里正在桶陈的佳酿,占尽地利,设计非常巧妙。

游客中心里展示着格兰多纳现存最老的一瓶酒:于1884年保税,这瓶酒曾属于一位一战老兵,上战场前,他和他的两个战友各买了一瓶格兰多纳准备用来庆祝凯旋,可惜三人中只有他自己活了下来。

因为心存缅怀,这位老兵再未打开过这瓶酒,并最终捐给了酒厂。

在游客中心呆了没一会儿,工作人员就告知参观的人齐了,清昶已经在门外等我了。

和清昶之前每次见面都是在酒厂,今天这个与我同龄的年轻人,却是讲解员,这种感觉真的还挺奇妙。

当天他在酒厂制服的马甲外面搭了身皮衣,本来还有外套的,但只剩5XL的码了,就只能这么穿了。我们倒觉得还挺酷的,很配厚重粗砺的酒厂环境

沿着酒厂建筑外墙,穿过铁门就进入了被酒厂的几个车间围出的方庭。

方庭一侧的墙壁上嵌入了三块碑石,分别用来纪念1826年创立酒厂的James Allardice,1920买下并扩建酒厂的Charles Grant,以及1960年买下并再次扩建酒厂的William Teacher & Sons。

格兰多纳曾于1996-2002年短暂停产,在停产前约有10%-15%的大麦在酒厂内进行传统地板发麦,并在酒厂内用泥煤和煤炭进行烘麦,复产后则只从外部购入烘干大麦了。

从方庭进入室内前,清昶提醒我到室内就完全不能拍照了,之前在其他酒厂虽然也经历过在蒸馏车间会对拍照做出限制,但如此严格的规定还是头一遭,还以为有什么玄妙之处,一问清昶才知道,其实是因为酒厂内部设施较为老旧,不想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内部不允许拍

只好在门外拍下磨麦机后,收了相机,之后的糖化、发酵蒸馏也只好从网上借些图片了。

酒厂唯一的磨麦机,购于1913年且仍在正常使用

格兰多纳仍在使用老式的犁耙式铜制糖化槽,磨碎的大麦转入糖化槽后,分三次加入65°C,86°C,94°C的热水来萃取麦芽中的糖分,前两次的麦汁在冷却后会被转入发酵槽,第三次的麦汁由于糖含量不足,会被重新收集用于下一次的糖化。

酒厂也仍在使用传统的木质发酵槽,9个发酵槽均由苏格兰叶松制成。

使用液体酵母发酵,发酵时间受季节影响,在55-60小时之间调整,期间,麦汁温度会从约18°C上升至约34°C,最后形成酒精度约为8%ABV的酒液。

格兰多纳共有两对蒸馏器,并有着独特的萨克斯型初馏器。

采用二次蒸馏,两次蒸馏后的酒精度约为68%ABV,蒸馏开始后的第15分钟开始收集酒心,整个过程持续90分钟。

这期间酒精度会从72%ABV下降到61%ABV,格兰多纳的酒心截取得比大多数酒厂更长,其目的在于保留更多更复杂的物质,从而增加酒液的复杂度。

离开车间后,我们继续前往酒厂的酒窖,格兰多纳共有七个酒窖,其陈年所使用的橡木桶绝大多数为Oloroso以及Pedro Ximénez雪莉桶,酒厂与西班牙的一家雪莉酒庄有着多年的合作,保证了他们稳定的雪莉桶来源。

常规产品也全部在雪莉桶中熟成,没想到在酒窖里清昶指给我了几桶满装的红酒桶和波本桶,但这些酒具体用来做什么或是用于什么产品就不得而知了。

有红色涂装的就是格兰多纳中少见的红酒桶

再次回到游客中心,格兰多纳基础的参观流程里包括了三只品鉴——12年、15年、波特桶,据说第三瓶本应是更为经典的18年,但即使是在酒厂也库存有限。

品鉴中为每款酒搭配了不同的手工制作松露巧克力,与雪莉桶威士忌本身的深色水果、果脯、黑巧克力风味相契合,算是威士忌风味体验的很好的延伸。

参观结束,在游客中心的吧台,我开始了对清昶的专访。我们都是24岁,也都刚刚研究生毕业,所以话题自然地从学校开启。

💬

Q:说实话我是认识你之后才知道了赫瑞瓦特大学,也才知道他们有酿酒和蒸馏这样一个专业,当时是怎么想到去这个专业的?
A:我之前在德国读研究生,实在太无聊了,我又喜欢这个,然后一查苏格兰这边有这么一个学校有这个专业就来了。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喜欢。

Q:我能问问当时在德国读的什么专业吗?
A:学的是材料,后来觉得太无聊了就退学了。

Q:那你本科也是化学方向的吗?
A:本科学的应用化学。

Q:除了赫瑞瓦特之外,当时还查到有其他学校有相关专业吗?
A:啤酒有,像是德国、英国、荷兰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涉及到苏格兰威士忌领域的我只找到了赫瑞瓦特。

Q:所以不知道可不可以这么说,赫瑞瓦特在这个领域已经相当于一个王冠级的院校了。
A:对,就比如说国内的崃州酒厂,他们的厂长就毕业于赫瑞瓦特,包括他们的很多工作人员。

Q:那业内应该也有不少名人来自你们学校吧。
A:很多,像是酿酒狗的老板Martin Dickle,嘉士伯的Bhavya Mandanna(后来一查,像是帝亚吉欧首席挑桶大师Craig Wilson,三得利首席酿酒师福與伸二都毕业于赫瑞瓦特)

Q:帮潜在学子们问问,申请需要什么条件,或者是说需不需要对应专业的学术背景,就比如说像你就是化学专业出身嘛。
A:其实没有什么很硬性的条件,比如说我一个跟我一届的关系挺好的同学,他本科学计算机的,就完全不沾边,但他对威士忌很了解,当时说了说就也来了。反正是至少得有了解吧。当然英语什么的也得过关嘛。

Q:专业里中国留学生多吗?
A:很少,我们这届总共大概七八十个人,但只有四个中国人,上一届好像就只有两个还是三个。

Q:有聊过他们都是因为什么来读的吗?
A:以我的舍友为例,他是巴克斯(崃州)的一个做研发的工程师,相当于是被公司派过来的。另一位朋友,比我大几岁,他也是喜欢威士忌,就过来了。还有一个是家里是茅台那边的,想来学习一下其他酒类的知识。

Q:还挺好奇都有哪些课程的。
A:这个专业70%的内容是针对啤酒,其次才是烈酒,威士忌的话基本就是把整个生产流程过了一遍:从发麦和磨麦,糖化和发酵到蒸馏和桶陈,过滤和包装,也有选修的像是化学工程或是关于可持续、减少酒厂运作能源消耗的课程。


学校里的酿酒设备

Q:除了啤酒和威士忌,也会接触其他烈酒吗?
A:有的,我之前蒸过金酒,其实学习蒸馏这个技术,烈酒就基本都包括进来了,但主要还是威士忌。


当时蒸的金酒

Q:那课程主要是以什么形式开展的呢,会有一些大师课吗?
A:授课和实验并行吧,实验挺多的。有时候会有一些活动,比如说阿贝,格兰杰的人来学校给我们讲一讲,一块儿喝个酒啥的。

酒柜里以不同包装区分出的来自Billy Walker和Rachel Barrie前后两位调配大师,两个时期的格兰多纳

Q:那在你们的课程中会有针对品鉴或是调配能力的培养吗?
A:我们这个专业的话会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分析,但是会有,比如说我们做实验或者写论文,会有一个东西叫感官分析,这个东西也会占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比如说我们新出了什么酒,我们会找一些志愿者,去品尝,做一些问卷之类的。

但这不是我们学的东西,我们学的更多的还是关于生产流程,比如说大麦:怎么种大麦,然后二棱大麦、六棱大麦它们的区别,包括大麦本身的氮含量、硫含量,不同的大麦品种对风味的影像;或者比如说磨麦,几种不同的磨麦,磨到多细,为什么;然后像是发酵,为什么要加几次水,在什么情况下麦芽中的哪种成分会被激活,它的糖含量是多少这些东西。

Q:就类似于做化学定量分析。
A:有些能有些不能,用发酵来举例的话就比如说酵母,啤酒中艾尔用的酵母和拉格用的酵母是不一样的,我们会学它们具体不一样在哪儿,学它们的拉丁名,具体在哪一个科哪一个属,然后每种酵母的合适的发酵温度是多少度,如何促进某些酯类物质的生成;发酵时是只用一种还是混合用;发酵时间多长;酵母用多少量;甚至可以说用基因修饰增加一些小变种的方式来改变它的味道。

就这种定时定量的东西是有的,但整个发酵不是完全可控的,包括桶陈,现在都是很难像化学实验一样去做定量分析的。

Q:感觉还是有些相对玄学的成分在里面。
A:是,就威士忌生产而言虽然现在基本都是通过电脑控制,但比如说很多酒厂还在用木制的发酵槽,有些换了不锈钢的,这是不是能带来风味的变化都还是有争议的。

Q:除了学校学习,也经常能看到你逛酒厂,这一年下来大概去过多少家酒厂了?
A:40多家吧。

Q:这么多家酒厂里是怎么决定来格兰多纳的,以及方便透露一下入职流程吗?
A:当时五六月份的时候来,和经理聊天,因为之前已经来过好几回了,经理也认识我,我就半开玩笑问他们缺人么,一问还真缺,就让我发简历了。过程还是很顺利的,毕竟专业对口,我也了解格兰多纳,它的历史,包括它的酒我都喝过太多太多了。

Q:除了格兰多纳还考虑过其他酒厂吗?
A:当时只申请了格兰多纳,我也只想去格兰多纳。

Q:可以听出你真的很喜欢格兰多纳。
A:现在格兰多纳就是我最喜欢的酒厂。

Q:从什么时候或是说从哪一瓶开始喜欢上格兰多纳的。
A:当时喝了一瓶2013年装瓶的格兰多纳12年,其实你一推就知道那是一瓶至少十六七年的老酒(对应格兰多纳1996-2002年曾停产封存)。那次是已经和几个哥们喝多了,当时每个人喝了七八升啤酒,然后说再喝点,就点了那一杯,基本是一口闷了,但是就觉得特别好喝,再想找就在也买不到2013年装瓶的12年了。后来就顺着喝嘛,15年、18年、21年。

第一次让我迷上它应该是一个1971年的单桶,当时应该是2018年的whisky+,就10ml,最初就觉得这个东西不太一样,有点贵,但后来发现这个尾韵很长,得有20分钟,优雅均衡,就是它有很重的桶味儿但不会太苦。那之后就开始去找,收了些71、72年的老酒。

Q:那你大概是什么时候入坑威士忌的。
A:大概是2016年年底大一的时候,那时候特别喜欢鸡尾酒,当时就在宿舍买了各种基酒自己调着玩儿嘛,看书啊上网啊学。

然后开始喝烈酒,觉得威士忌比其他的有更多的可玩性,当时第一瓶单一麦芽我印象很深,是达尔维尼15年,就觉得挺甜的、蜂蜜味的,印象不错,后来又买了泰斯卡、卡尔里拉、格兰多纳,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开始买了。

因为我比较有收集癖,就整了一个菜鸟驿站那种四层大铁架子买了、喝了好多酒。

Q:那真的入坑很早了。咱们话题回到格兰多纳,像你平时除了带Tour,还有什么其他职责吗?平时忙吗?
A:基本游客中心的工作什么都干吧,倒酒、擦桌子、搬酒什么的,我们游客中心几个人都轮流干。然后因为我还是学生签证,一周就2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就上三天,很清闲。

清昶入职时收到的职责说明

Q:其实没想到工作日游客也不少。
A:今天这个算正常吧,因为来这儿大多数是请假来。

Q:人最多的时候一个一天大概要接待多少人?
A:一个 classic tour最多有12个人,一天最多有5个tour,因为每天当班的就三四个人,我们一般一个人最多一天就带两个tour,人多起来就很累。

Q:格兰多纳算是比较偏的酒厂了,你平时住在哪儿?
A:酒厂的位置算是很偏了,离阿伯丁一个小时,离因弗尼斯一个多小时,离哪个城市都不算近。我住在附近的一个叫Turiff的小镇,开车过来也得15分钟吧。

Q:会无聊吗?毕竟是从爱丁堡搬到小镇里。
A:挺好的,很安静,镇子里就几百号人,小镇本身很无聊,但我有很多事儿干,平时没事儿练练琴啊,剪剪视频啊,打打游戏啊,包括我自己也有社群要运营,还挺忙的。


Turiff镇的夜晚

Q:游客中心的其他员工他们也都是相关专业的吗?
A:像我的经理,他之前在格兰菲迪工作,转过来的。然后我一个同事,他之前在银行工作,后来觉得在银行太累了,但他家里算是威士忌世家,就过来了。

Q:会考虑去酒厂其他团队吗?
A:可能会去做生产,但做生产说实话有点儿无聊而且还挺累的,我合同就到2022年底,合同结束后开始在这边做威士忌旅游,打算带世界各地的游客转转苏格兰酒厂 。

Q:考虑过回国加入崃州或者其他正在兴起的中国威士忌酒厂吗?
A:肯定是想过的,我和崃州工作的几位朋友时常有联系,有机会还是想为中国威士忌出一份绵薄之力吧。

🥃

当天因为我还有其他行程,清昶也还没有吃午饭,我们就只能意犹未尽地结束聊天。但即使是短暂的接触,也还是能从清昶的言语中感受到他对威士忌的热爱,更佩服他只身来到苏格兰小镇打拼的勇气。

如果你也“志在苏格兰威士忌行业”,相信看过这篇专访,能或多或少对于在酿酒业的顶尖院校学习以及在威士忌酒厂的工作有所了解。

想围观更多苏格兰酒厂工作的日常,欢迎关注他的小红书账号:清昶聊酒。

最新评论

  1. 安安安先生 says: V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