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万人,围观她用发卡换房子”

2021年02月02日 家居生活 阅读 38046
关注

不花一分钱,用一根最普通的黑色发卡,你能换到什么东西?

Demi Skipper 的目标是一栋房子。经过 7 个月,她快做到了。

Demi Skipper 的第 25 次交易成果,是一个可以拖在车后的木制小屋。

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最新一段视频中,她详细介绍了自己对小屋的改造:原本的蓝色格子床单被换成白色四件套;床上多放几个抱枕,墙上挂起装饰,美国田园小屋变身可以立刻在 airbnb 上架的北欧风格。

视频末尾,Demi 照例加上那句:“如果你对它感兴趣,请联系我来交换。”

Demi 的「换物计划」,开始于一件谁都看不上的廉价货。

她当时在家中搜寻一圈,选择了普通到难以超越的黑色发卡。而交换的最终目标,是得到一套在旧金山的房子 —— “昂贵,遥不可及,也是身边人们想要得到的最荒谬的东西。”

计划开始得挺顺利:几乎没费什么工夫,Demi 就用黑色发卡换到了一副标价 10 美元的全新耳环,手中的物品价值瞬间翻了 100 倍。互联网没让她失望,Facebook、Ebay、Craigslist  上发布的消息,总是有各种回复可供选择。

接着,一套 24 美元的四只玛格丽塔酒杯,换来了 60 美元的 Bissell 吸尘器 —— 两者之间的价格差距,也给 Demi 带来了些「最终真能换到房」的希望。

到第五次时,她交易的物品就超过了 100 美元,算是到达了一个里程碑。从 Apple TV 4K 盒子开始,数码产品领域让她沉迷了一段时间:耳机、游戏机、电脑、相机……

而这绝对算是个聪明的选择:数码发烧友们的兴趣和三分钟热度简直打造出了一个换物天堂,价格差不太多又没玩过的东西,好像都可以用闲置品换来试试。

之后误打误撞,佳能相机套装换到的 Nike X Off-White Blazer 运动鞋,终结了 Demi 短暂涉足的电子市场体验。

球鞋完全是另一个领域。她加入了 Facebook 的球鞋小组,开始研究那些价值较高的限量款和联名款。为了换到心仪价值的鞋子,跟网友互称 bro,努力变「潮」。

那时她的项目已经有一些名气,在网上发私信询问别人的球鞋时,会被回复:“哦,我们知道你,大家都在聊你做的那些事。”有时也能享受一些知名度带来的便利。

但毕竟一开始,她就不太属于那个圈子 。交易了两双球鞋后,Demi 失去兴趣。球鞋的真假,各种型号,如果不是真的热爱,真的很让人困扰啊。

她迫不及待地换了部 iPhone 11 Pro Max。物品的价值在当时超过了 1000 美元,而这一过程总共也没花费几个月时间,顺利得有点不可思议。

按照正常的逻辑,物品价值当然越高越好。然而实际操作起来,「亏本」买卖也是无法避免的。

iPhone 之后,Demi 的所持物直接上升到了汽车 —— 一辆 2008 年的道奇 Caravan。车本身有些机械上的问题,并且根本找不到地方停……这一下子让它成为了烫手山芋。

只用了三天时间,Demi 将汽车变成价值更低的电动滑板,也算是给自己上了一课。

其实之前她就有过类似的遭遇:骑车出行的她不得不背着比砖块还重的 Xbox,在旧金山丘陵一样的道路上爬坡。

“我最爱的类型当然还是 iPhone!装在口袋里就行了,非常高效。”

之后她经手的物品,出现过钻石项链(价值近 2 万美元)这样的「理想形态」。但有「一套房子」这样的目标在先,加上人们很难去交换 5000 美元以上的物品,汽车总是逃不过去的一个坎。

Mini Cooper,福特野马,Jeep SUV,经历了汽车三连换之后,如今这个有一些房子形态的拖车小屋,算是 Demi 离最终目标最近的一次了 —— 如果她之后可以不再「走弯路」,碰上刚好想要摆脱束缚、开车旅行的房主,也说不定呢。

「发卡换房子」,Demi 的灵感来自于十几年前那个著名的成功案例。

2005 年,加拿大人 Kyle Macdonald 从一个红色的大曲别针艺术品开始,耗时一年换物 14 次,最终得到了萨斯喀彻温省吉普林的一栋两层农舍。那个年代,几乎人人都听说过。

为此,当地政府专门在公园立起打破吉尼斯记录的大尺寸别针雕像,纪念小镇成为那个疯狂计划的终点(感谢他为当地旅游行业做出的贡献)。

这件事在当年作为「不劳而获」的典范,以及互联网创造的奇迹之一,让全球的年轻人都开始有了用手边的「垃圾」换取更好生活的不切实冲动。第二年,中国国内就有了模仿者(虽然最后被证实是请了托儿的骗局)。

大家的想法大多过于美好,而现实生活中可行的,几乎都是价值相似的一次性同城交换了。根据 Demi 在去年的一系列调查:能做到「从别针到房子」这么极致的,十几年来还没第二个人。

“至少没任何女性去那样做。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不是什么非常重要的事,但我挺想做第一个的。”

而「以物换物」这一原始社会货币缺失环境中的交易方式,也意外地完美匹配疫情封锁下的生活。

经济萎缩的菲律宾,人们在网络上用一双耐克鞋换取一只整鸡;英国的格洛斯特郡,居民们整理出自己富余的生活用品,凑成市集,大家各取所需。家里食材多的,多做几份盒饭出来交换,也不是不可以。

原理倒也简单:同样的一瓶水,放在沙漠和在超市中,大家对它的价值认知总是不对等的。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 Demi 和 Kyle 那样,把一个简单的道理做成生意。

那条 Demi 改装小木屋的视频在 TikTok 发布后,一天之内被点赞了 60 多万次。完全是平台顶流。

从 2020 年 5 月的「换物」项目开始,Demi 就没闲着。她分别在 TikTok 和 Instagram 上注册了名为 Trademeproject 的账号,用短视频记录自己的每次交易。

疫情封锁中人们,也好像更容易对这种朴实的互动产生共鸣。450 万人在 TikTok 上关注 Demi,不少人留言说:“这是我每天最期待的内容。”

Demi 也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她建立了专门的项目网站,为自己获取可换之物寻找更多的途径 —— 每天视频中一分钟的新物品介绍,都是她花费数小时从成千上万条评论和邮件中挑选的结果。

也有人说,她的项目早都和品牌知名度循环了:要不是有这么多粉丝,每次交易都要发视频,谁会真的跟她去换那些昂贵的东西呢?

“我的副业就是个「骗子」。”她倒是从不掩饰过自己生意人的角色。

在苹果公司的地图团队和 OpenTable 工作之后,Demi 一直都在做和电商有关的事:先是帮一家公司在网上销售一些写着「女性就是未来」语句的别针,据她讲,自己卖出了大概 10 万个。

之后经营在线婚纱租赁的公司,面对的还是「客户」「销售」。直到疫情时婚庆行业惨淡,才产生了「以物换物」的想法。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Demi 经手的物品都非常「实用主义」,且一定是「实体」。

相比之下,十几年前 Kyle Macdonald 那 14 次交易中,出现过「音乐工作室的唱片合约」,「电影中的角色饰演机会」,「和摇滚歌手共度一个下午的权利」,倒显得浪漫起来了。(虽然他之后也是著书立作,发表演讲,靠自己的创意行为过上了新生活。)

而对普通人来说,离开了互联网的噱头和热度,从陌生人那里能换到的,大概多是惊喜和趣味吧。

文_yini|图_网络

最新评论

  1. Hyunddo says: V1

    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