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意见 | 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2020年11月17日 家居生活 阅读 30442
关注

打工人不懂打工人的凡尔赛体。

不可免俗,我们都被网络热词裹挟着,并无褒贬之意,单纯为人们的行为总结能力赞叹。北京深秋的傍晚,天总是黑得很早,气温并没有很低,但过早到来的夜色总让人觉得生活不易。那天和几个朋友选在一家露天餐厅晚餐,菜品平平,但主打景观宜人。所谓景观正是天台对面某座知名写字楼。写字楼灯光闪烁,排列成密密麻麻的格子间,在浓黑的夜幕下格外耀眼,用来当做拍摄背景自然景观一流。朋友开玩笑说,他刚在点评网上写的留言是,“按时下班的打工人,看着对面加班的打工人”。一不小心,又凡尔赛体了一把。

说起来,这座知名的写字楼还出现在北京地铁广告的文案中,文案的大意是,喝完咖啡我们接着加班,接着努力,伴随着灯光永不熄灭。

与这种典型996打工人形成对比的,是休闲向专业打工人,姑且称他们为953型人格。说来也是一种逆向淘汰,主流雇主对员工工作时长的追求,大比例很有效,对利润好,只是无形中要牺牲、排挤坚持主动休息的人。但这也是无解的:996型人格往往确保了大家的生存,953型人格负责给社会保留一点弹性,可谓分门别类降大任于人。

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时长的疏松并不代表工作总量的减少,单纯用“忙”或“不忙”来评判一份工作的价值感未免有些狭隘。一位知名的文字工作者曾在节目中描述过自己的工作状态,她说最疯狂的时候每天可以写作一万五千字,每工作半小时就必须强迫自己睡半小时觉,那种密集的对内在的掏空挖掘,让她极为疲倦和痛苦。而非密集工作的所有时间,那些看似休闲的咖啡馆时光、读书时光、博物馆时光、追剧时光、健身时光、社交时光……则通通是工作之前的浓稠输入。

所以,请尊重一个非典型996打工者对工作的抱怨,对疲劳的抒发,他们也有资格说一声,真的很累,那绝不是凡尔赛式炫耀。

手账还是备忘录?

《云端》杂志曾经采访过一位陶器策展人,她说定居日本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买了一本手账,上面有各种重要的时间节点和生活琐事。不知道大家日常习惯如何记录那些需要提醒的事项。小时候我总会把重要的事情用圆珠笔写在手背上,一直到事情完成才会洗手。最近倒是想给自己买本手账,但又担心自己会忘了看手账,虽然手机也有备忘录功能,但大部分被用来记录选题灵感,提醒功能并不好使。你们会和朋友有这样的对话吗,“明天记得帮我带本书”,“好的,明早出门前提醒我下”。朋友说,“好的,如果我还记得的话”。你看,提醒功能还是很重要吧。

好的亲密关系是相互监督,还是相互放过?

知名博主@我又有些真知灼见发过这么一条微博,“我知道打呼噜呼吸抑制是病,也知道我丈夫是喝多了才会那样,他的朋友还有一个因为这个毛病导致睡觉必须依赖呼吸机——他们自己也知道不喝酒几乎没事,但是依然选择喝酒。无论多么爱他‘为他好’,我也不会提出‘你别喝酒了’的要求,因为他也没有要求过我戒烟。最坏也就是他喝死我抽死,或许不算坏。”

先别着急上纲上线,这倒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热播剧《三十而已》,顾佳对有三高的丈夫的“管束”恰好是以上姿态的对立面。她“一切为了你健康着想”的出发点,却让丈夫产生了“像儿子一样被管束”的叛逆感。所以你们会怎么对待自己的亲密伴侣呢?写这条生活意见的时候,伴侣给我发了一条微信,报备他晚上有聚餐,本来我要打的字是“你怎么总有聚餐”,但很快改成了“好”,遂给朋友们发出了明晚聚餐的邀约。生活啊,相互督促或是相互放过,常常是一念之间,问问自己,哪一种更让自己开心呢。当然,在不涉及原则性问题的基础上。

暖场这件事。

有一档综艺节目中讨论了“总有暖不了的场子”这件事,在座的综艺咖们分享了各自暖场翻车事件。这倒让普通人安慰不少,你看连最擅长做这件事的人都有可能翻车,何况是普通人呢,何况是普通人中的社恐分子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两个人或一群人的聚会其实比较轻松,但换做三个人则有点微妙,通常三人中会有一个人扮演暖场的角色,她可能和另外两个人都比较熟,但当他突然需要起身离开,剩下的两人则陷入无话可说,或说什么都觉得怪怪的状态,颇有些度日如年。这种场景中,最怕听到的话就是“我去下洗手间”,如果那样,只能赶紧附和“我也去”。

如果有人告诉你可以随便吃最高级的霜降牛肉,寿喜锅、烤肉和涮牛肉里面,你会选择寿喜锅吗?

日剧《我的事说来话长》中,有一段对寿喜锅的讨论,姐姐买来了上好的米泽牛肉准备做寿喜锅,弟弟却表示人生中最不爱的就是寿喜锅。竟然还有人不爱吃寿喜锅!

弟弟认为,“我觉得这种吃肉的方式是有问题的,如果有人告诉你可以随便吃最高级的霜降牛肉,寿喜锅、烤肉和涮牛肉里面,你会选择寿喜锅吗?这和身体情况、天气、全球局势都毫无关系,只有寿喜锅需要被排除在外。上好的材料是不需要过多加工的,你见过哪位美女化很浓的妆吗?如果有,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可惜了那么好的长相’,是吧,霜降牛肉是不需要过多装饰的,寿喜锅是在黢黑的酱汁里面煮牛肉,还要蘸生鸡蛋。一做寿喜锅我就生气!”

作为一个寿喜锅爱好者,很难体会那种高级霜降牛肉被黢黑的汤汁和生鸡蛋糟蹋的感觉,唯一的遗憾就是肉太少。国内的日料店,服务员会端上来一口小锅和三片牛肉,用化开的黄油轻微煎肉,当肉慢慢变白,再加入汤汁、白菜豆腐魔芋等,不过三五分钟的工夫,甜丝丝的牛肉就可以塞进嘴里了。也无需生鸡蛋蘸肉,搅碎的鸡蛋直接扔进锅里,才是最美味的,前提是,真的需要好一点的肉,那种口感发柴,易出浮沫和发黑的冷冻牛肉片并不适合寿喜锅。几年前我在大阪吃过一顿正宗的和牛寿喜锅,至今都记得那弥足珍贵的三片牛肉是何等鲜嫩,在此之前,我是一个牛羊肉绝缘体。

当然遇到了质量很高的牛肉,烤肉也是一样优秀的,关乎于你是更爱吃肉,还是也爱被肉味狠狠包裹的豆腐和白菜。

为什么我们早早穿上羽绒服?

杂志出刊的时候,羽绒服应该已经是刚需了,但在准备稿件的时候,北京的秋天还很暖。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人迫不及待穿上了羽绒服,地铁里尤为多见,它们和呼呼排放着的空调暖风交相呼应,羽绒服帽子上的毛领搔动着旁边人的脸庞,静电总在释放,内心总在疑惑,难道我们过得不是同一个秋天吗?难道16度的天气真的需要羽绒服吗?

直至有一天,看到一位博主说,“人难免会在深秋初冬涌起一些莫名的凄苦悲凉,如果能早早顺应天时穿上秋裤大棉袄的话情况则会得到极大改善。”瞬间便有了些感同身受,办公室里那些过早出现的暖宝宝、热水袋和小太阳电热器也有了存在的理由。相比于视觉热,避免心理上的伤春悲秋更重要啊。

有网友评论说,“我的研究结果是,穿得多,秋膘都能吓退。”秋膘退不退不知道,但我的一位朋友,一个幸运的小脸女子,欢天喜地庆祝秋冬,她说终于迎来了浑身上下只露脸的日子。

“他们家的沙拉好吃极了”

我不确定,当朋友们在极力游说你去一家餐厅时,说出以上这句话,究竟能加多少分?沙拉自有它的拥趸,我的一位朋友曾在以煎小牛排闻名的餐厅里点了三盘沙拉,它们分别是蔬菜沙拉、水果沙拉和芝士拼盘沙拉。对此她的解释是,一份水果沙拉可以卖到如此高价,一定有它的过人之处,也许我们可以尝到超市里寻不见的新鲜品种。然而她还是被辜负了,无论是水果还是蔬菜,都以寻常人家的寻常模样被端了上来,甚至没有精美摆盘。

《立马上菜》中有这么一段对沙拉的描述,“在常见的沙拉中,你得有种兔子的精神,才能吃得下那些生菜——绿菜叶上微微抹了点油,用醋调味。沙拉只是个背景而已,它需要装饰。要给生菜沙拉添加点个性,你可以把橙皮切成像松针一样细的丝,洒进沙拉中。如果你想让客人们感到更有趣些,就把胡萝卜也切成同样细的丝。任何一位美食家的好奇心都会立马被你勾引起来。哪根是橙皮,哪根是胡萝卜?他开始琢磨。为啥橙皮吃起来像胡萝卜,而胡萝卜又有橙子味呢?你给了他一份货真价实的美食乐趣呀。”

怎么说呢,我还是读出了这段话中的强词夺理。当然你们会有一万条理由,将沙拉捧上神坛,也请允许总有人对它的好感,仅限于偶尔从芝麻菜中翻出来的西柚,一口咬下去刚好清甜多汁,你会忍不住赞叹一句,西柚好甜,然后继续将刀叉伸向了一旁的烤肋排。

所谓世界,不过是一条一条的街。

北京道路宽阔,动辄往返四车道,加在一起八车道般的宽阔,让人很难拥有小街小巷的体验。几年前大家还在探讨,为什么上海便利店林立,北京却稀少得多,就有专家分析因为街道宽阔,走到马路对面的便利成为一件想想就麻烦的小事。不仅是便利店,甜品店和咖啡店的稀释也给人同样的感觉。那种小巷阡陌的乐趣在如此庞大的城市并不容易寻得。当然也有例外,三里屯附近的小街密布,西五街一带便成为绝佳的餐饮、散步、悠闲的小街。

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如果你在浦西闲逛,手机地图的步行模式十分好用,小街挨着小街,咖啡馆挨着甜品店,白天营业的小酒馆挨着隔壁的柴爿馄饨和三鲜面馆,露天拼桌的座位延伸到巷子里的人家门口,搞不好正对着公共厕所也并不介怀。

何止是上海,任何一个没有大兴土木建设中的三四线城市,本都是一条一条林立的街,只要他们不修环路,不建地铁,就本是小城趣味多的模样。然而新兴城市的魅力过于诱人,小街小巷小家子气,变得不再重要。那些被挪移到室内美食街的城市记忆,也都荡然无存了。所谓世界,不过是一条一条的街,而不是一圈一圈的环线和轨道交通。

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木心说,“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最好吃的”。这一年的“生活意见”,我们莫不是在谈论这些。

我们谈论美食,因为如同清朝诗人袁枚所说“凡事不宜苟且,而于美食尤甚”;我们谈论好剧,因为近乎自虐般的贪恋,那种终将散场之后的怅然若失;我们谈论电影,因为一切问题都可以在电影中找到答案;我们谈论读书,为了避免愚笨的人生更加愚笨;我们谈论音乐,它让耳朵愉悦,跟着开心;我们谈论爱情,因为世界上只有一种罗曼蒂克,就是在看清爱情的真相之后,依旧相信爱情……2020年,你读了什么书,追了什么剧,看了什么电影,听了什么歌,爱上了哪个人,如此可爱。不只是“生活意见”,整本《云端》杂志莫不是围绕这些展开。

去年此时,我们为“生活意见”起了一个巍峨的标题——《2019年,我们为您书写了170条生活意见,总计六万七千二百字》,今年,想把类似的总结送给《云端》杂志所有的内容生产者,大家辛苦了,每一个坐在电脑前苦苦打字的日子,都值得赞颂千篇。对编辑们来说,“真的写不出来了。终于写完了”是每个月必须经历的历练。

最新评论

  1. HYT says: V1

    手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