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让酒变好喝点,人类真是煞费苦心

2023年08月17日 品酒美食 阅读 84950
关注

烈酒冻饮这件事,是夏天很多人爱干的,比如我们熟知的高粱酒。

这种粗暴简单,甚至有点叛逆的喝法,会产生颠覆性的口感效果,直接给烈酒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一直“走在前头”的Johnnie Walker曾出过一款冰与火,就推荐大家用冻饮的方式去品饮。

首先要说明一下,40%以上的烈酒是不会冻成冰的你放心。已经有学霸已经帮咱验证过了👇

其实,冷冻虽然很爽口,但是香气会被抑制,闻香的体验会减弱,所以对于伏特加这种无色无味的烈酒来说最合适。

把伏特加放入冷冻库里随喝随取,呛人的酒精味和辛辣感会明显减弱,喝起来更容易入口,甘甜度上升,真的别有一番风味。

总有些时候,你累的不想好好把玩一杯威士忌,只想快速喝那么一杯,或是为了微醺,或是为了补充酒精。

这时候,冻到粘稠的酒体从酒瓶里倒出来,带着一丝酿造原料的清香,一口气喝下一shot,用喉咙和胃去感受那点儿芬芳。

平时连看都懒得看一眼的伏特加,变得好喝多了,竟瞬间让我重燃爱火。

这突如其来的满足感让我觉得,酒并不是完美的。或者说,并不是每一瓶酒都是完美的。

遇到那些不好喝和不容易喝的酒,合适的喝法才能让人宽慰,至少没有辜负哪个酿酒师的一片深情。

每每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让酒变好喝”真的是人类最伟大发明,也是每一个酒鬼毕生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比如当初北美洲的酒鬼们受不了黑麦威士忌那股辛辣粗糙的气息,往酒里加糖、苦精和橙皮以让它变得更好喝,所以才有了最古老的鸡尾酒——Old Fashioned。

就算如今的鸡尾酒越来越讲究基酒和原料的品质了,但是当我们再往前追溯,“鸡尾酒”的诞生灵感也不过如此。

David Wondrich在他的书《Punch》中说的那样,英国海军登录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发现那里的定居者使用了一些东西来掩盖酒精的粗糙感:用水稀释,糖添加甜味,柠檬提供酸味,用香料增加风味。

看吧,哪怕是在真正鸡尾酒出现前的上古时代,调酒的目的也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现如今,“不好喝”的酒无非两种情况。

一种是真的不好喝,比如廉价的粗糙劣质酒。还有一种其实是不“好”喝,也就是不容易喝,开头伏特加冻着喝不过就是解决了这个痛点。

不光伏特加,各种酒都有这个问题。不是所有人都能平等接受每一杯酒。

想想爸妈那个年代,喝个葡萄酒还要兑个雪碧。自己成年后,一度被这种反权威的操作不齿,认为中国人在品鉴葡萄酒方面确实需要被教育。

但直到喝得多了久了也还是会遇到跟自己八字不合的酒,无论怎么培养感情就是喝不下去。

能怎么办呢?要不兑点饮料试试吧。

于是,便理解了爸妈那代人刚开始喝红酒时候眉头紧锁的样子,也理解了兑雪碧这种苦中作乐的伟大精神。

表面上这是不迷信权威、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一贯革命主张的自然流露。本质不过是这个红酒真的不好喝,用雪碧的甜味掩盖劣质红酒的干涩罢了。

咱们还有这个和解的过程,反倒是西方人挺能自洽的。

比如,“越简单越好”是西班牙人对待大部分美食的真实心态,但对“不好喝”的葡萄酒例外。

每个去到西班牙的旅客,都会被桑格利亚所吸引吧?但事实上西班牙本地人喝的并不多,他们更爱喝的其实是“夏酒(Tinto de Verano)”。

只需要将柠檬苏打加到红酒中。有甜味,有柠檬味,起泡,混合起来就会让葡萄酒变更好喝,尤其是夏天喝不动酒的时候。

这种喝法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Córdoba一家商店的老板Antonio Vargas把红酒和苏打水兑一起,让人们用吸管喝,发现还真不错。

到了60年代,西班牙旅游热潮开始,这酒就流行开了,一下成了全西班牙人夏天的快乐水。2011年,有部电影直接用 “Tinto de Verano”来命名。

据说在西班牙,你可以通过观察坐在对面的人喝的是“Sangría”还是“Tinto de Verano”,来猜测是不是西班牙人。

当然,相比兑苏打水,在西班牙兑可乐喝红酒跟我们的悲喜可能更相通。

西班牙开始流行红酒兑可乐的喝法是在1970年代,名为“卡里莫求(Kalimotxo)”。

1972年,在Puerto Viejo节上,准备酒水的工作人员发现用于庆祝的红葡萄酒已经发酸了,于是他们就将手边的可乐倒进其中,试图掩盖葡萄酒的缺陷,没成想意外好喝。

就这样,红酒兑可乐的喝法就在西班牙流行开了。并随着时间推移,不仅巴斯克地区,“Kalimotxo”以意想不到的影响力,流行到了整个西班牙乃至全世界。

红酒+可乐,跟我们+雪碧异曲同工,凭什么我们就不能喝的理所当然一点?

甚至一度“葡萄酒兑雪碧”这种暴发户行为,还被判处与“威士忌兑绿茶”同罪!

喝酒不就是为了快乐么,什么时候快乐还有罪了?简直不要太苛刻。

咱们哪说哪了,威士忌加绿茶其实当初也是为了让酒更好喝啊!而不是你以为的是各大威士忌品牌为了口味清淡的国人更快接受威士忌而做的营销。

因为首先兑绿茶喝的,不是哪个威士忌品牌,而是个人。

这个人是香港娱乐圈非常有权势的金牌经纪人黄柏高(Paco Wong),你可能不认识他,但他带出来的艺人,你要是没听说过,只能说你活在了真空中。

刘德华、杜德伟、Beyond、叶倩文、容祖儿、陈慧琳、古巨基、吴奇隆……感觉整个香港的大牌明星,都在他手下待过。

前几年,他上一个节目,聊起威士忌,坦诚道“我是一个罪人”、“发明绿茶+威士忌的喝法,是我一生中最大错误的”。

那么这个错误是怎么犯下的呢?

其实算是一种意外吧,他在某次宴会上喝高兴了,随手就把绿茶和威士忌兑在了一起,结果在座的人纷纷感叹“太好喝了吧!”

可能也是因为他身份地位,圈子广,所以这种喝法就流传开来了。

为什么说绿茶也可以拯救劣质威士忌呢?

首先肯定是因为太好喝了,兑绿茶的威士忌基本上都是便宜的入门款,口味不是那么丰富的威士忌,兑绿茶很容易入口。

尤其是在夜店这种地方,大家摄入酒精的需求单纯是好喝,快速进入状态就够了。

其次,国外很多大佬也都认真评价过这种喝法,并现身说法为绿茶正名(为“绿茶”正名?哪里怪怪的)。

《华尔街日报》曾经专门发文并录了一期视频,来讲威士忌和茶搭配起来有多么天作之合。

芝华士的全球品牌大使Max Warner,也对威士忌兑绿茶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可以接受,因为这是中国式喝法,已经流行了多年,有可能慢慢会变成传统,但我唯一不能忍受的是威士忌兑运动饮料。”

还有另一位我十分尊敬的威士忌作家戴夫·布鲁姆(Dave Boom),他在2014年出版的《威士忌饮用指南》内肯定了绿茶和威士忌的混饮的方式,并对于各种较有名的威士忌与绿茶调和给出评分。

比如他给白州12兑绿茶的评分为4/5,芝华士18年也同样获得了4/5的高分,而帝王12年还拿了满分。

书中对绿茶与威士忌之间的纠葛也讲的蛮清楚:用来搭配威士忌的,大多是瓶装(含糖)的绿茶,但一些品牌的含糖量太高,会打破风味的平衡。

只是怕黑心的夜店直接给你上假酒,加了绿茶饮料的的威士忌会改变风味,是真的很难分辨。

除了这个bug,在我看来,兑个绿茶就能让威士忌迎来近20年的销售高峰,让威士忌走入寻常人生活里,简直可以称得上一种丰功伟绩!

不仅绿茶可以拯救不好喝的威士忌,其实还有我们熟知的苏打水,也就是highball。

首先说,highball在英国的诞生并不是为了弥补酒类的缺陷,而是上流人士为了显示尊贵而做出的装b之举。

但是,从20世纪中叶开始,日本人用了半个多世纪时间把它变成了国民鸡尾酒。

到1943年的分类(昭和18年),横列表示度数和原酒比。 本格(正宗)威士忌是指已储存3年以上的威士忌原酒

早在1940年代,日本政府就把市面上的威士忌按照“特级,1级、2级”等级别进行分类了,然后根据等级收取税款。等级越高,所征收的税款越高,售价也就越高。

而且为了确保国家财政稳定,“高级别酒”统一都要由政府进行品控,并制定了官方售价。

二战后,威士忌的分类又在1949年(昭和24)进行了修改。

虽然税收政策还在,但官方的威士忌价格体系被废除,从1950年起,所有经销商都可以自由定价了。

1949年的分类(昭和24)

最重要的是,对原酒的添加比例再度放宽,尤其是2级,直接从30%以上缩水到5%,也直接影响了3级。

要知道此时大多数囊中羞涩的日本人肯定更偏向便宜易醉的3级威士忌,于是各大威士忌制造商都重新调整了产品策略,纷纷投入到3级“威士忌”的生产。

但是,生产3级威士忌其实是相当“行业倒退”的一件事。

2级分类里原酒占的比率为5%以上,3级原酒的占比肯定是小于5%的。

若能加5%原酒就已经很良心了,更多的可能也就1%或0.1%,还有超过95%的3级“威士忌”,里面根本就没有一滴威士忌原酒。

这些“威士忌”的真实身份是用糖蜜这些东西酿出来的酒精,再稍微加入一点颜色和风味,就变成了3级“威士忌”!

也是这段时间,劣质酒、假酒非常盛行。

时代所迫或者说会审时度势,1946年三得利公司也推出了低价威士忌品牌——Torys,还推广了兑苏打水饮用的方法。

人们把用Torys调制的Highball昵称为“Torihai”,清新爽口,迅速在工薪阶层与学生族中流行起来。

后来,三得利继续大肆推广这款“承载梦想的饮品”,还在日本开设了上千家Torys酒吧。

要知道,日本民众压抑的战后生活急需寻找到一个出口,Torys Bar就成了这样的存在,于是迅速掀起热潮,highball也得以全面流行,一跃变成了国民饮料。

遍地开花的torys酒吧,不仅带火了Torys这款酒,也盘活了日本威士忌。

highball更是成了拯救了当时低迷日威市场,或者说品质不高的威士忌的英雄。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时期,还有一种日本酒得到了救赎。那就是清酒。

话说在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由于日本米产量不足,出现了一种在清酒中添加酒精、添加其他原料和水好让酒增量的劣质“三增酒”。

三增酒的味道肯定不怎么样,但是便宜啊。

在某个寒冷的日子,出海捕鱼的渔师为了暖暖身子将三增酒加热来喝,偶然将吃剩的烤鱼鱼鳍混进了酒里,没想到酒还变好喝了。

后来就有了三增酒“鱼鳍酒(ヒレ酒)”的喝法,当然现在日本已经禁止制作三增酒了,但这个喝法就此传承了下来。

最常拿来使用的就是“河豚”的鱼鳍:将河豚鱼鳍切下来晾干,稍加炙烤一下后加进热燗清酒,旨味丰厚、微微焦香,格外好喝。

尤其日本的河豚产区非常盛行这种喝法,像是山口県下関市附近,有许多酒造都有在做鱼鳍酒。有些人可能不喜欢清酒的独特味道,鲜甜的鱼鳍旨味会让清酒大变身。

你说谁能想到在日本很有人气的鱼鳍酒,当初不过是一种“为了让劣质日本酒变好喝”的喝法?

其实,让酒变好喝是所有喝酒的人的一件乐事。

不然红葡萄酒也不会研究什么醒酒时间,白葡萄酒也不会专门再去挖掘适饮温度,而我们的威士忌更不会有所谓的“点水”来打开香气一说…

方式方法固然有迹可循,但今天我说了这么多不外乎想传达一个事儿:酒的喝法是没有任何规训在里边的,只要酒能变好喝,你想怎么喝,就怎么喝。

最新评论

  1. 5643446 says: V4

    喝了会上头吗

  2. W.Z says: V5

    cool(๑•̀ㅂ•́)و✧🆒🆒77

  3. W.Z says: V5

    cool(๑•̀ㅂ•́)و✧🆒🆒

  4. W.Z says: V5

    cool🆒🆒

  5. W.Z says: V5

    品味人生,享受生活

  6. W.Z says: V5

    不要贪杯🍺

  7. W.Z says: V5

    whisky🥃🥃

  8. W.Z says: V5

    66666666

  9. W.Z says: V5

    cool(๑•̀ㅂ•́)و✧🆒

  10. 不变 says: V4

    关注